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薄暮杳何适,高高登古亭。
地无南国瘴,帘卷半空星。
石瘦长人立,潭春皓雪停。
短才吟不就,终欲付丹青。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独自登上古亭的所见所感。首句“薄暮杳何适”渲染出一种深沉而略带迷茫的氛围,仿佛在说黄昏时分,四周一片模糊,不知归路。接着“高高登古亭”则点明了地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高远追求。
“地无南国瘴”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此处环境的清新宜人,与南方湿热多瘴气的地区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当前环境的喜爱和赞美。“帘卷半空星”,生动描绘了夜幕初降,轻风卷起窗帘,露出了半空中的星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夜晚景象。
“石瘦长人立,潭春皓雪停”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静止的石头描绘成站立的人,将清澈的潭水比作皓白的雪,形象地展现了山石的挺拔与潭水的纯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短才吟不就,终欲付丹青”表达了诗人自谦之意,认为自己的才华有限,难以完全表达眼前的美景,因此希望借助画家的手,将这美丽的景色永久留存下来。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不详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暂阻龙山雨,还思凤阁人。
凌云曾献赋,薄雾岂藏身。
酒酿公田秫,羹调紫豉莼。
稍晴应见过,酬唱莫辞频。
雨为华筵止,晴牵饮兴长。
管弦随昼永,罗绮散风香。
卫仗留春碧,宫衣想赭黄。
明年今日事,归捧祝尧觞。
怜我万里别,南荒多瘴埃。
身为官事隔,酒托故人开。
饮德知难报,论欢默可猜。
宗家有毛女,冰洁胜寒梅。
一作城头饮,重论别后诗。
倏然云雨至,应有鬼神悲。
叙事公偏富,求声我最知。
赓酬三百首,馀韵付咸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