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梅韵

千里诗来字字香,品题著意到孤芳。

以千林表丈人行,洗万古凡儿女妆。

自是精神凌雪月,不妨风骨饱冰霜。

撚髭聊以酬清思,病笔攲斜愧小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又和梅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千里诗来字字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而来的佳作给予的心旷神怡之感,每一个字都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这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品题著意到孤芳”,则是在细细品味那些能够表达孤独高洁之花(梅花)的诗句,诗人在此表现出了自己对于梅花这类高洁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喜爱。

“以千林表丈人行,洗万古凡儿女妆”,这里的“千林”可能指的是梅林中的众多梅树,而“丈人行”则是形容诗人的品格或行为,如同古代圣贤之流。诗人通过这样的比较,表达了自己希望以高洁的品格洗净世间凡俗儿女的装饰和束缚。

“自是精神凌雪月,不妨风骨饱冰霜”,此句则形容诗人的精神如同凌空的雪月,超脱尘世,不受环境影响,而他的骨子之美,如同饱满了冰霜,一种高洁而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境界。

“撚髭聊以酬清思,病笔攲斜愧小王”,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闲适的情怀,用轻松的态度来回应那些清澈的思想。而“病笔”则可能是诗人在自谦自己的文笔不如古代伟大文学家王勃(小王),表现出诗人的谦逊和对文学的崇敬。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情操的追求,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深厚造诣。诗中不仅有对梅花之美的赞颂,更有对个人品格之美的自我期许,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佳作。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久雨之馀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其二)

玉龙飞下太清境,粉雉凝成不夜城。

眩得穷儿犹暴富,照教暗室亦强明。

来朝细挹千林色,竟夕都忘万籁声。

不愿衔枚蔡州去,铁衣早撤戍边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久雨之馀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其一)

雨覆云翻越月馀,苦疑滕六欠工夫。

倏敲窗竹清成玉,细剪檐花碎作珠。

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

地炉纸帐杯行了,呼起诗翁为撚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小亭闲止

草草家林适,时时步屐过。

跨流通略彴,枕岸拟䍧牱。

墙外千竿竹,亭阴数亩荷。

年丰遂闲止,老境足婆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山中即事

手挼岩菊嗅寒香,陡觉轻飙透薄裳。

自是苍官添老色,不因青女眩寒妆。

新篘未熟啜茶去,晚稻才收种麦忙。

愿学老农惟苦懒,荷锄归去卧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