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晓月

阑干滉漾晨霜薄,马度石桥人未觉。

滔滔流水去无声,月轮正挂天西角。

千村万落荒鸡鸣,大车小车相间行。

停鞭立尽杨柳影,孤鸿灭没青山横。

形式: 古风

翻译

栏杆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晨霜,马走过石桥,人们还没察觉。
河水无声地流去,月亮正好挂在天边的西角。
无数村庄和田野里传来破晓的鸡鸣,大小车辆交错而行。
马车停下,人们在杨柳树荫下休息,孤雁消失在远方横亘的青山之中。

注释

阑干:栏杆。
滉漾:摇晃,波动。
晨霜:早晨的霜冻。
薄:少,薄薄的。
马度:马走过。
石桥:石头建造的桥。
人未觉:人们没有察觉。
滔滔:水流汹涌的样子。
无声:没有声音。
月轮:月亮。
天西角:天边的西面。
千村万落:成千上万个村庄和田野。
荒鸡鸣:破晓时分的鸡鸣声。
大车小车:大小车辆。
相间行:交错而行。
停鞭:停下马鞭。
尽:完,全。
杨柳影:杨柳树的阴影。
孤鸿:孤独的鸿雁。
灭没:消失。
青山横:横亘的青山。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尹廷高的《卢沟晓月》描绘了一幅清晨郊野的宁静画面。首句“阑干滉漾晨霜薄”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霜轻如纱的早晨,栏杆上似乎还留有淡淡的霜痕,水面微波荡漾,气氛清冷。接着,“马度石桥人未觉”,马蹄声悄然,行人尚未醒来,石桥静默,显得格外寂静。

“滔滔流水去无声”进一步渲染了流水的静谧,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只有月轮挂在天边西角,增添了神秘和寂寥的氛围。随着夜色渐退,远处传来“千村万落荒鸡鸣”,乡村的清晨开始苏醒,大车小车交错而过,显示出生活的气息。

最后一句“停鞭立尽杨柳影,孤鸿灭没青山横”,描绘出旅人停下马鞭,沉浸在杨柳树下的阴影中,望着孤鸿消失在远方的青山之间,画面富有诗意,寓含着淡淡的离别之情或旅途的孤独感。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卢沟晓月下的乡村景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收录诗词(283)

尹廷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廷高,别号六峰。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 字:仲明
  • 籍贯:遂昌

相关古诗词

一剪梅

九九方终暖日阳。春和崇义,无梦天长。

十方三界恣游行,炎夏还逢,不觉秋霜。

悟得真闲万事忘。自然佚乐,心地清凉。

本来一点纵宽舒,散尽群魔,独现威光。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一剪梅

新得前高孰可知。世间清绝,诗笔难题。

朝元峰上试闲窥,未赴蓬莱,先到瑶池。

一派松风入耳吹。仙音缥缈,洞达幽微。

兴来策杖步云溪,行也相宜。坐也相宜。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一剪梅

新得前高自发扬。峰峦峭拔,松桧成行。

道人归计出红尘,碧洞高眠,无事牵肠。

白发垂垂两鬓霜。青松影里,描邈难妆。

往来游戏日当斜,行也清凉。坐也清凉。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一剪梅.下山

为爱前高自觉过。天生阻隔,不放冲和。

前头何处道缘深,无福清闲,有分奔波。

老也功亏一任魔。长春教语,慎勿蹉跎。

自来达道学仙人,功也无多。行也无多。

形式: 词牌: 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