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其四)

共晓承明贵,汉臣殊异同。

汲生求入幕,严子乞开笼。

谒者竟淮海,会稽俄侍中。

由来英主意,不肯示通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的《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中的第四首。诗中通过对比汉代的汲黯和严遵,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无奈。

首句“共晓承明贵”,意为共同知晓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暗含了对自身官位的自豪与期待。接着,“汉臣殊异同”则转折,指出即使是汉朝的臣子,也存在着不同的命运与境遇,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

“汲生求入幕,严子乞开笼”两句,分别引用了汲黯请求进入幕府和严遵请求放飞笼鸟的典故,以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行动来比喻自己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或自由的愿望。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曾多次请求进入幕府参与决策;严遵则是东汉时期的隐士,曾请求放飞自己的笼鸟,象征着追求自由的心愿。

“谒者竟淮海,会稽俄侍中”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汲黯和严遵最终的命运。汲黯虽然多次请求,但并未如愿以偿,最终只是被派往淮海地区;而严遵则是在请求放飞笼鸟后,实现了内心的自由。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未能实现愿望的遗憾与不甘。

最后,“由来英主意,不肯示通融”两句,直抒胸臆,指出自古以来,英明的君主往往不会轻易地给予臣下通融或宽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深刻理解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洞察,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282)

倪元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其五)

情绪如春草,茸茸不可删。

虫攻心是恙,刀折首无镮。

游士倨黄鹄,豪人闷白鹇。

微臣非此意,亦不动天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其六)

去亦宁无补,未为脱雉樊。

席前由再见,闾倚岂私言。

贾傅因之进,王孙所以骞。

圣人非不省,只虑荡猕猿。

形式: 五言律诗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其七)

兼将病标本,写入乞归辞。

国手多迷药,方书等诅碑。

上医惟一物,下鬼是三尸。

对症文无草,谁令黄帝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其八)

曾观人上书,澹远策疲驴。

明月谨环玦,穷交怀笠车。

巨灵强剖擘,路鬼笑安居。

坐负秋来意,湘江大好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