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我家曾住越山隈,乔木春深紫翠堆。

堂上佩声朱履度,庭前山色玉屏开。

衣冠有恨先王后,家世应从南渡来。

文献祗今三百载,清风白屋守蒿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山中的文人,通过对周围环境和历史背景的描述,展现了其内心的感慨与怀旧之情。

首联“我家曾住越山隈,乔木春深紫翠堆”以“越山隈”点明地点,暗示了诗人曾经生活的环境是远离尘嚣的山中,而“乔木春深紫翠堆”则通过春天繁茂的树木,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颔联“堂上佩声朱履度,庭前山色玉屏开”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过去生活的情景。堂上行走的是穿着朱履的官员,象征着权力与地位;庭前的山色如同展开的玉屏,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过去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衣冠有恨先王后,家世应从南渡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里的“衣冠”指代贵族或官员,暗示了家族曾经的显赫地位;“先王后”可能指的是前朝的君主或皇后,表达了对失去权力和荣耀的遗憾;“家世应从南渡来”则可能是对家族迁徙历史的追溯,暗示了家族由南方迁徙而来,可能包含了对故乡的思念。

尾联“文献祗今三百载,清风白屋守蒿莱”总结了诗人的感慨。这里“文献”可能指的是家族的历史文献,强调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三百载”是一个泛指,表示时间的久远;“清风白屋”形容了诗人现在简朴的生活状态,而“守蒿莱”则是对坚守传统、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的表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对家族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坚守,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怀旧情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75)

赵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白湖小隐。以诗名。有《鸣秋集》

  • 字:景哲
  • 籍贯:福建惠安

相关古诗词

孤雁

折羽惊弦下渚蒲,分飞归路失相呼。

哀鸣天际云堪伴,寒影江头月共孤。

北度关山乡国迥,南依湘水稻粱无。

弟兄此日知何在,望断穷秋恨亦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咸阳怀古

鲍鱼风起沙丘道,五采文龙属沛公。

玉斗碎残谋士去,楚歌声断霸图空。

东流渭水千年绿,西望骊山三月红。

惟有五陵松柏在,苍苍曾阅几英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钓龙台怀古

戍鼓城分散暮鸦,无诸故垒到堪嗟。

青山犹记秦封域,芳草空馀越世家。

逐鹿旌旗云汉杳,钓龙台榭夕阳斜。

英雄牢落今千载,风雨萧萧起暮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挽姬乔氏

纱窗落日度黄昏,知是音容隔九原。

华屋不闻灯下语,妆台空想镜中魂。

香罗犹染残春泪,花径惟馀旧袜痕。

独有南宫词客恨,多情何处向人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