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闰诗(其七)闰中秋

天上同明月,争怜再闰难。

山中无历日,虚作九秋看。

木落光初满,霜深影较寒。

清辉曾不异,莫惜重盘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月圆天高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这一特殊时刻的感慨。首句“天上同明月”直接点题,将读者的目光引向那轮高悬于天际的满月。接着,“争怜再闰难”一句,巧妙地表达了对闰中秋这一罕见现象的赞叹与珍惜,暗示了月亮在不同年份中的变化与独特性。

“山中无历日,虚作九秋看”则展现了山林间的自然与时间的流逝,山中之人或许没有精确的历法,但他们依然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以九秋(即秋季)来概括一年的时光,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生活的朴素。

“木落光初满,霜深影较寒”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中秋之夜的氛围。树叶凋零,月光显得更加明亮;霜气渐浓,月影似乎也带上了几分寒意。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自然更替的感慨。

最后,“清辉曾不异,莫惜重盘桓”表达了诗人对中秋月夜的深深喜爱与不舍。清辉指的是月光的明亮与纯净,诗人认为无论何时何地,中秋之夜的月光都同样美好,因此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这难得的时刻,多停留一些时间,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夜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闰诗(其八)闰九日

往往龙山去,频频笑孟嘉。

更寻前月约,还问隔篱花。

雪近霜侵鬓,风高帽侧纱。

几回登望意,一半惜年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十闰诗(其九)闰除夕

闰馀已成岁,春入不知年。

老长三旬腊,穷多一月缘。

痴呆先待价,粥饭后还钱。

明发开新历,生涯十二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十闰诗(其十)闰生日

事事不如人,蹉跎又一春。

浮生易知足,馀闰苦随身。

对客徵前梦,逢僧话昔因。

赢来三十日,输却落花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山居杂咏(其一)垦荒

爱此无租税,荒田自在耕。

土膏深更出,混沌凿还生。

鈯斧悬腰重,长欃著手轻。

偶来问农圃,大地几时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