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挽词(其二)

英明如艺祖,慈厚类仁宗。

民隐深忧恻,天骄入益容。

前芳尝北指,鸣镝自回功。

戢动皆时当,居然八政农。

形式: 古风

翻译

如同艺术的明君,仁慈宽厚像仁宗。
深深忧虑百姓疾苦,对强悍之敌更加宽容。
过去的辉煌指向北方,反击的箭矢已见成效。
行动适时,治理国家如同农耕般有序。

注释

英明:非常明智和贤明。
艺祖:指创立某种艺术或制度的祖先。
慈厚:仁慈宽厚。
仁宗:历史上以仁德著称的皇帝。
民隐:人民的疾苦和困苦。
天骄:古代对北方强大民族的称呼。
入益容:更加被接纳或容忍。
前芳:过去的荣耀或功绩。
北指:指向北方,可能指对抗北方敌人。
鸣镝:响箭,古代战争中的信号。
回功:反击成功。
戢动:收敛行动,控制。
时当:适当时机。
居然:竟然,出乎意料地。
八政:古代中国治理国家的八种主要政策,包括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
农:农业,这里比喻治理国家如农耕般有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程大昌为高宗皇帝所作的挽词第二首,通过对高宗皇帝的赞誉,展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和人民福祉的关注。"英明如艺祖",将高宗比作开国英主赵匡胤(艺祖),强调他的智慧和领导才能;"慈厚类仁宗",又将其人格魅力与仁宗(即宋仁宗)的仁德相提并论。"民隐深忧恻",表达了皇帝对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和同情;"天骄入益容",可能指的是通过外交手段安抚边疆的少数民族。

"前芳尝北指",暗指过去的辉煌,可能是指对抗北方敌人的胜利;"鸣镝自回功",进一步强调了高宗在军事上的成就。"戢动皆时当",赞扬皇帝在行动上把握得恰到好处,符合时宜;"居然八政农",则指出他在政治上重视农业,以农为本,体现了古代君主的治国理念。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歌颂高宗皇帝文治武功、仁德爱民的挽诗,展现了程大昌对于这位皇帝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59)

程大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学者。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进士。二十六年,除太平州教授。二十七年,召为大学正。三十年,迁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擢著作佐郎,历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

  • 字:泰之
  • 籍贯:徽州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公元1123年─公元1195年

相关古诗词

高宗皇帝挽词(其一)

先汉运尝屯,令周历再新。

必知天地泰,为有帝王真。

立极绵三纪,垂鸿更万春。

鼎龙俄夭矫,升鹤肯逡巡。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林光朝八月十五日道出南昌寄龚帅实之韵

闻有挐音扫榻埃,尚疑却棹酒船回。

锦囊忽至诗传诺,玉麈未交心已开。

邂逅四人今楚尾,班联十载旧兰台。

尊前莫发粗官叹,奇绝江山直一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宿直留诗

抖擞身章却冒尘,袅蹄顾影也逡巡。

銮坡寓宿非其地,莲烛操文自有真。

字直由来同古语,位高兼复见今人。

迎潮有诺无轻爽,季老当年不诿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卜算子.园丁献海棠

春产不贪春,为厌春花泛。

睡到深秋梦始回,素影翻春艳。

意赏逐时新,旧事谁能占。

解转春光入酒杯,萸菊谁云欠。

形式: 词牌: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