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酸而辛酸的士人求仕图景。诗人以“门有车马客”开篇,暗示了来访者身份显赫,然而主人却身着简陋的“锦襕乌纱巾”,寒毛蓬乱,形象落魄。他询问来者为何如此奔波劳累,只为“上书西入秦”,寻求官职,但八年间仅得一微小任命,官位低微无法改变贫困的生活。
诗人接着写到,即使在严寒中,他仍需对权贵低头致敬,“冒霜揖槐柳,望灰拜车轮”,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他的卑微和无奈。他的生活困顿,形容枯槁,“一身百纠縳,形如一束薪”,如同捆绑的柴薪,自身难解其困。他求助无门,只能将解困之刀寄托于他人,暗示了社会的冷漠无情。
最后,诗人以“蔗与蘖同餐,虽甘亦苦辛”作结,比喻自己的生活如同甘甜中带着苦涩,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深深感慨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揭示了明朝士人阶层的艰辛与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