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郭奎的《题无相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佛教修行场景。诗中以尚书塘畔的寺庙为背景,"宝树雨花多"形象地展现了寺内繁花似锦的景象,暗示佛法如雨露滋润,生机盎然。
"说法龙曾听,谭经鹿更过"两句,通过"龙"和"鹿"这两个意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僧侣们讲经说法的庄重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灯影悬晴塔,香烟散晓坡"进一步描绘了夜晚寺庙的宁静,明亮的灯光映照在晴朗的塔顶,晨曦中的香烟袅袅升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最后两句"空门真乐国,浮世欲如何"直抒胸臆,将寺庙视为精神上的净土,与世俗世界的纷扰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佛门清修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红尘浮世的深深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