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谣

红玉。几度照花银蜡烛。麝云檀雾温燠。

旧屏经雨绿。梦中记传天曲。沸帘筝语促。

沈郎频缓腰束。散珠量满斛。

形式:

鉴赏

这首《归国谣》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洵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闺中夜景。"红玉"可能指的是红色的宝石或美人的名字,"几度照花银蜡烛"描绘了夜晚女子独对银烛,映照着花朵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

"麝云檀雾温燠"运用了比喻,将香气比作云雾,暗示了室内熏香缭绕,温暖如春。"旧屏经雨绿"则写出了屏风在雨后显得更加清新翠绿,增添了生活的痕迹和时光的流转。

"梦中记传天曲"暗示了女子在梦中回味着美妙的音乐,可能是听闻的乐曲或是心中的思念。"沸帘筝语促"进一步描绘了筝声的急促,如同帘幕后的热烈情感。

"沈郎频缓腰束"引用了沈约瘦腰的故事,暗示女子为了等待心上人,不自觉地收束了自己的腰身,流露出期待与娇羞。最后"散珠量满斛"以珍珠比喻女子的眼泪,表达了她内心的情感波澜,仿佛泪水快要溢出。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夜晚的孤独与期待,以及对爱情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归国谣

苔点。傍槛绣尘金潋滟。照楼黄月方崦。

学妆人冉冉。玉匣凤弦闲掩。蠹纨乾泪染。

白头宫女多感。听歌心事减。

形式:

一丛花.邻西一废园新种梅数十株,连日六禾来讯,余未有以应也。偶出见花,喜报六禾

此花除我更无邻。犹是隔年春。

窥墙便欲深心许,岁华静、蜂蝶逡巡。

香讯懒对,闲门早闭,各自过黄昏。

何郎词笔久销魂。垂老尚情亲。

小楼绣被熏香罢,又还念、空谷佳人。

输与夜来,一方明月,流水二三分。

形式:

醉翁操.六榕寺园亭赏梅,铁禅上人出图属题

云端。鸣环。檐间。下群仙。芳妍。虬龙凤凰驮婵娟。

午灯风定禅圆。人意闲。展画夜窗看。

彼美知我兮忍寒。旧榕翠窈,来去何年。

此花见在,犹染南朝麝烟。花似雪兮泠然。

雪似花兮无言。萧梁随逝川。浮图依天边。

此地足流连。赋诗谁是何逊贤。

形式:

祝英台近.岁晚掩关,闻塘西有戍垒

结鸥邻,寻酒伴,尘事记来少。

门系渔船,刚道草堂好。

野桥几树官梅,角声归马,暗惊断、绿情红调。

旧行到。梦廊无主风花,亲人在鱼鸟。

灯火邻家,年语待莺报。

那回拚忍清寒,清寒休诉,漫吹入、边愁如草。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