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武陵春·舟次虎邱》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于山水间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绪。
“四面吴山争窈窕,浓绿罨归舟。” 开篇即以“吴山”点明地点,山色苍翠,与绿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美的氛围。山与水的交融,不仅勾勒出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寺外人家桥上楼,春水尽情流。” 继续描绘沿途风光,寺宇、人家、桥梁、楼宇,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活画卷。春水潺潺,似乎在诉说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流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主簿祠前斜日漾,惹起旧时愁。” 日落西山,余晖洒在主簿祠前,引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这里的“旧时愁”,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可能包含了对人生变迁、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石上苔痕青未休,曾做少年游。” 最后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岸边的石头,苔藓覆盖,青绿不减,仿佛在诉说历史的痕迹和时间的永恒。这一景象与之前的山水之景形成呼应,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过往生活的追忆,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是对生命、时间、记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