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郑民瞻所作的《重修岳阳楼》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修岳阳楼后的景象与感受。诗中不仅展现了对历史的回顾与致敬,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首联“偏历江山祇此楼,名传自古又今修”,开篇即点明了岳阳楼作为江山胜迹的独特地位,以及它从古至今不断被修复和传颂的历史意义。诗人通过“偏历”一词,强调了岳阳楼在众多景观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同时暗示了其历经沧桑而依旧屹立不倒的坚韧精神。
颔联“却观湘水浮新景,重对君山记旧游”,转而描绘了重修后的岳阳楼所见之景。湘水的流动与君山的静默形成鲜明对比,新景与旧游交织在一起,既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过往时光的回忆。这里,“浮新景”与“记旧游”巧妙地运用了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永恒。
颈联“风月依然如故友,轩窗今复冠南州”,进一步深化了对岳阳楼及其周围环境的情感寄托。诗人将风月比作故友,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暗示了岳阳楼作为人文景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征。轩窗“冠南州”,则突出了重修后的岳阳楼在南州乃至更广阔地域内的卓越地位,彰显了其作为文化地标的重要价值。
尾联“远迢张相滕侯迹,幸蹑前规壮胜游”,收束全诗,既是对历史人物张相、滕侯的追忆,也是对自己此次游览的感慨。通过“远迢”二字,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人物相连接,表达了对先贤精神的敬仰和对自身行为的自豪。最后,“幸蹑前规”表达了诗人遵循前人足迹,进行一次壮游的愿望,既是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也是对未来探索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重修岳阳楼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也蕴含了对历史的回顾、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