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忽诗

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

毋忽寻丈山,中恐有毒虫。

是以古君子,不敢欺盲聋。

审密言语间,戒谨闇室中。

几微怠所防,敌国起奴童。

事固不可忽,理亦不可穷。

周室八百年,成于垂钓翁。

形式: 古风

翻译

不要忽视近在咫尺的水域,可能隐藏着蛟龙。
同样,不要轻视看似寻常的山峦,里面可能潜藏毒虫。
因此古代的君子,从不敢欺骗盲人和聋哑人。
他们仔细审查言辞,即使在暗室中也保持警惕。
一点点的懈怠都可能导致防备不足,敌国可能由幼童崛起。
事情本就不可忽视,道理更是无穷无尽。
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就是从一位垂钓的老者开始建立的。

注释

咫尺:极近的距离。
伏龙:蛟龙或隐秘的危险。
寻丈:大约一丈的距离。
毒虫:可能的危险生物。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欺:欺骗。
盲聋:比喻不能感知外界的人。
审密:仔细检查。
闇室:暗室,比喻不易察觉的地方。
几微:细微之处。
敌国:潜在的敌人。
奴童:幼小的仆人,比喻弱小但可能带来威胁的力量。
不可忽:不可轻视。
穷:尽头,穷尽。
成于:建立于。
垂钓翁:指姜太公,以垂钓等待时机而闻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端臣的《毋忽诗》,以警示人们不要轻视看似微小的事物,因为其中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首句“毋忽咫尺水”和“毋忽寻丈山”强调即使是最短的距离或最寻常的山川,都可能潜藏危险,如伏龙(可能指蛟龙)和毒虫。接下来,诗人通过“是以古君子,不敢欺盲聋”来比喻,告诫人们连古代的君子都不敢欺骗那些无法察觉的人,暗示了谨慎的重要性。

诗中“审密言语间,戒谨闇室中”进一步强调了言行的细致与慎重,即使是细微的言辞和在暗处的行为也不能掉以轻心。诗人以“几微怠所防,敌国起奴童”警示,哪怕是一点点的松懈,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让敌人从最不起眼的地方崛起。

最后,诗人以“事固不可忽,理亦不可穷”总结全诗,强调无论事情大小,道理都要深究到底,以此来维护稳定和安全。结尾提到周朝八百年的兴衰,以“成于垂钓翁”的典故,寓意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也可能决定国家的命运,从而再次强调了“毋忽”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警,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可轻忽任何事物。

收录诗词(107)

周端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词人。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寓临安。宋周密《武林旧事》云其曾经“御前应制”。后出仕,未十年而卒(释斯植《采芝集·挽周彦良》“白首功成未年”)。其词作今存九首,内容多为伤春、怨别,其中有四首“西湖”词。亦能诗,《诗家鼎脔》及《宋诗纪事》收其诗九首。有《葵窗词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三辑有其诗一卷。诗,以影印文渊阁《四车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 字:彦良
  • 号:葵窗
  • 籍贯:建业(今南京)

相关古诗词

至太原

爱饮蒲萄酒自携,晋阳游子气如霓。

横天雪岭飞鸿度,捲地风沙战马嘶。

边色苍苍烽橹外,乡愁渺渺海云西。

谁言大道平如砥,仗剑应须断蒺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白虎行

女脩玄鸟开嬴始,附庸于周自非子。

由襄寖强三十世,末命昭庄踰崛起。

杀降溅血长平坑,返戈尽篡天王城。

黩兵不戢恃彊大,物忌太盛终当倾。

邯郸贾人识奇货,发谋不惜千金破。

窈窕尊前歌舞人,腹中已孕秦家祸。

怙势陵威奋馀烈,怨气愁声九州裂。

虎暴狼贪天使然,六国未灭嬴先灭。

天道何曾长助彊,岂知用柔能胜刚。

君不见后来项羽战无敌,却使山河归汉王。

形式: 古风

西京少年行

西京少年儿,生长豪贵族。

光浮两脸红,春留双鬓绿。

常骑大宛马,多佩于阗玉。

明珠博美姬,黄金酬丽曲。

朝从咸阳游,暮向长陵宿。

朱门人候归,夜夜然红烛。

形式: 古风

观潮行

吴山越山相对青,中有滚滚长江横。

长江谁道不曾改,年来一半沙填平。

潮生潮落何时了,万古人间一昏晓。

岁岁吴侬来看潮,不知潮送吴侬老。

酒楼笙歌喧醉耳,客帆翻覆云涛里。

悠悠哀乐永相忘,空江落日秋风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