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赵守接竹引岩泉

冰丝宝瑟无胶柱,事省庭空引泉注。

为爱心随水色清,从教竹傍山腰去。

循除㶁㶁听潺湲,华襟湛彻生灵根。

纵使波深池自满,尚嫌鲤跃圆荷翻。

破除崖岸非落泊,虚室融融自出白。

通塞默知个里心,媸妍各付水中色。

自来道体如泉流,昼夜不舍无春秋。

希音解入幽人听,世间俗耳徒箜篌。

沈沈夜永寒声出,宫商寡和鸣琮璧。

山高月冷天地空,寸地希夷无畛域。

架竹主人还记年,山下出泉常不乾。

凡物有本自无息,对泉玩理高怀宽。

先生仁念泉初达,苍生镇尔铜乌渴。

太空一滴著人清,生意汪洋湖海阔。

野人不作名利贪,饮水曲肱心自甘。

时乞一瓯空煮茗,快读羲经井九三。

形式: 古风

翻译

冰凉的琴弦无需定音,泉水自然流入庭院
爱心清澈如流水,任由竹子生长在山腰
沿着溪流倾听潺潺水声,心灵深处感受生机
哪怕水深池满,也嫌鱼儿跃动打破宁静
崖岸破碎并非失意,空荡的室内自显洁白
通达与阻塞默默感知,美丑自在水中显现
道的本质如同泉水,日夜流淌无始无终
稀有之音只为隐士倾听,尘世嘈杂如箜篌
深夜寒声透出静谧,音乐少和犹如玉璧共鸣
高山冷月,天地广阔,人心无边无际
竹屋主人记得岁月,山下泉水永不干涸
万物皆有本源,对泉沉思胸怀宽广
先生仁德,泉水初至,百姓期待解渴
点滴清泉带来人间清凉,生命如汪洋大海
野人不求名利,只愿饮水自足,曲肱而枕
偶尔煮茶品读经书,享受片刻宁静

注释

冰丝:形容琴弦如冰丝般清凉。
宝瑟:珍贵的琴瑟。
胶柱:古代定音工具。
庭空:庭院空旷。
心随水色:心意随着水色变化。
竹傍山腰:竹子生长在山腰。
循除:顺着溪流。
㶁㶁:水流声。
潺湲:流水声。
华襟:美好的心情。
湛彻:清澈深入。
尚嫌:仍然觉得厌烦。
鲤跃:鱼儿跳跃。
破除:打破。
落泊:失意。
虚室:空荡的房间。
通塞:通达与阻塞。
默知:默默感知。
媸妍:美丑。
希音:稀有之音。
幽人:隐士。
箜篌:古代弦乐器。
沈沈:深深的。
宫商:音乐的调式。
寡和:缺少和声。
寸地希夷:内心深处。
畛域:界限。
架竹:竹屋。
常不乾:永不干涸。
凡物:万物。
息:停止。
玩理:沉思道理。
仁念:仁爱之心。
铜乌:古代计时器。
太空一滴:清泉如太空之纯净。
生意:生命力。
野人:指隐居者。
贪:贪婪。
曲肱:弯曲手臂。
时乞:偶尔请求。
空煮茗:煮茶。
井九三:《周易》中的卦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田园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冰丝宝瑟无胶柱,事省庭空引泉注。”开篇便以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一副幽静的庭院景致,其中“冰丝”形容水的清澈,“宝瑟”比喻泉水的悦耳声响,通过“无胶柱”和“事省庭空”,诗人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为爱心随水色清,从教竹傍山腰去。”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清澈泉水的喜爱,以及它如何引领他走向更远离尘嚣的幽静之地。水色之清和竹影之美,在诗中被赋予了心灵的净化作用。

“循除㶁

收录诗词(226)

阳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昌朝,字宗骥。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 字:正父
  • 籍贯: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
  • 生卒年:1187-1267

相关古诗词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其一)

入秋烽火无虚日,问谷寻岩陪隐逸。

水冷山深梅已花,忙中不觉年华易。

形式: 七言绝句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其三)

看花岩下兴偏长,不减西湖水月光。

镇坐绝无尘一点,寿阳深笑靓宫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念奴娇.丁卯中元作示儿

白尽蒹葭,衰从蒲柳,我只松筠节。

君民尧舜,老翁揩眼勋业。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临江仙.涪州北岩玩易有感

乐意相关莺对语,春风遍满天涯。

生香不断树交花。个中皆实理,何处是浮华。

收敛回来还夜气,一轮明月千家。

看梅休用隔窗纱。清光辉皎洁,疏影自横斜。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