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

两公天下骏,无地与腾骧。

就死得处所,至今犹耿光。

中原擅兵革,昔日几侯王。

此独身如在,谁令国不亡。

北风吹树急,西日照窗凉。

志士千年泪,泠然落奠觞。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两位英雄豪杰如同世间罕见的骏马,无处施展他们的才能和气概。
他们在生命的尽头找到了归宿,直到今天仍然光彩照人。
中原地区曾掌控兵权,众多的侯王曾在此称霸。
然而这位英雄独自留存,为何国家仍能避免灭亡。
北风猛烈吹过树木,西边的阳光洒在窗户上带来一丝凉意。
忠诚的志士们的千年哀思,如同冷冽的泪水落在祭酒杯中。

注释

两公:两位英雄。
骏:骏马。
腾骧:施展才能和气概。
死得处所:生命的尽头。
耿光:光彩照人。
中原:中原地区。
兵革:兵权。
侯王:侯爵或王侯。
此独:然而这位。
国不亡:国家避免灭亡。
北风:北风。
急:猛烈。
西日:西边的阳光。
窗凉:带来凉意。
志士:忠诚的志士。
千年泪:千年哀思。
泠然:冷冽。
奠觞:祭酒杯。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双庙》。诗中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事业的无限感慨和个人抱负不能实现的哀叹。

“两公天下骏,无地与腾骧。”开篇即以“两公”领起,指的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可能是指关羽、张飞的庙宇,这些英雄在当时已成传说中的豪杰,他们的事迹如同天下最俊美的骏马,无处安身,只能腾跃于史册之中。

“就死得处所,至今犹耿光。”表明这些英雄虽然早已辞世,但他们的英名、事迹依旧闪耀着光芒,令人崇敬。

“中原擅兵革,昔日几侯王。”中原一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提到的“昔日几侯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在这片土地上起伏的诸多英雄和君主,他们或统领军队、或建立政权。

“此独身如在,谁令国不亡。”诗人借古鉴今,感慨于这些英杰之所以能留名青史,是因为他们个人的才略与勇气,若没有这些英雄的存在,又有谁能够挽救一个即将倾覆的国家呢?

“北风吹树急,西日照窗凉。”这两句转入自然景象,北风呼啸,树木摇曳,而西边落日透过窗棂,给人以清凉之感。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急促与平和交织,正如他内心的忧虑与期盼。

“志士千年泪,泠然落奠觞。”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英雄事业不能实现的深切哀痛,这些英雄的事迹让后人不禁潸然泪下,仿佛他们的英灵依旧在世间徘徊。泪水如溪流般落下,奠祭着那些未竟之志。

王安石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事业的无限向往,以及面对现实政治局势时个人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见远亭上王郎中

高亭豁可望,朝暮对溪山。

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

树侵苍霭没,鸟背夕阳还。

草带平沙阔,烟笼别戍闲。

圃畦荷气合,田径烧痕斑。

樵笛吟晴坞,渔帆出暝湾。

登临及芳节,宴喜发朱颜。

夹砌陈旌旝,褰帘进佩环。

观风南国最,应宿紫宸班。

康乐诗名旧,芜音讵可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扬雄

孔孟如日月,委蛇在苍旻。

光明所照耀,万物成冬春。

扬子出其后,仰攀忘贱贫。

衣冠渺尘土,文字烂星辰。

岁晚天禄阁,强颜为剧秦。

趋舍迹少迩,行藏意终邻。

壤壤外逐物,纷纷轻用身。

往者或可返,吾将与斯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韵张子野秋中久雨晚晴

天沉四山黑,池涨百泉黄。

苦湿欲千里,愿晴非一乡。

埽除供晚色,洗刷放秋光。

菊泣花犹重,粳肥穗稍长。

积阴消户牖,返照媚林塘。

想见阳台路,神归发彩凉。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次韵留题僧假山

态足万峰奇,功才一篑微。

愚公谁助徙,灵鹫却愁飞。

窦雪藏银镒,檐曦散玉辉。

未应颓蚁壤,方此镇禅扉。

物理有真伪,僧言无是非。

但知名尽假,不必故山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