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其三)

修心慕道入玄机,方便门停次第依。

种性莫教拘执定,因缘去住不相违。

离他少欲阴功积,淡薄深来绝是非。

浮世利名常自遣,真空妄想一时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修炼内心,追求道义进入深奥之理,遵循方便法门依次实践。
不要固守种族或身份的限制,一切随缘,不违背自然法则。
减少欲望,积累阴德,淡泊处世,远离纷争是非。
在世俗的名利中常常自我排遣,最终真理与虚幻的幻想一同回归内心。

注释

修心:修炼内心。
慕道:追求道义。
玄机:深奥的道理。
方便门:方便法门。
种性:种族或身份。
拘执定:固守限制。
因缘:自然法则。
去住:去留。
阴功:积累的善行。
淡薄:淡泊处世。
绝是非:远离纷争。
浮世:世俗。
利名:名利。
自遣:自我排遣。
真空妄想:真理与虚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赵炅的作品,名为《缘识》之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禅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和心灵境界的深刻体悟。

“修心慕道入玄机”,开篇即点出诗人对内心修炼与追求道德的渴望,“玄机”暗示了这种修为之难以言传。接着,“方便门停次第依”,则是在说在佛法的引导下,逐步修行,达到内心的平和。

“种性莫教拘执定,因缘去住不相违”,这两句表达了对佛教中“种性”与“因缘”的理解。“种性”指的是众生本有的清净心,而“因缘”则是指一切现象的生成与消亡。诗人强调不要拘泥于某种固定不变的心态,因为万物皆由因缘而生,应顺其自然。

“离他少欲阴功积”,这句话意味着远离世间纷争和私欲,从而在内心中积累善行的功德。“淡薄深来绝是非”,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世俗的是非观念应越来越淡漠,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浮世利名常自遣,真空妄想一时归”,诗人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以及对于内心杂念的放下。在“真空”中,所有的妄想和执着都应暂时抛离。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个人修行的实践态度。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超脱世俗欲望的努力,诗人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缘识(其四十九)

行止由修鍊,辉光朗自然。

深山藏虎豹,大海隐龙泉。

鹤唳冲霄汉,龟生得寿年。

怡情含道识,浩渺九重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缘识(其三十三)

世间何所益,乐善有馨香。

贵贱虽差等,非违定不祥。

春台宜胜地,花木收严霜。

求取立身行,恒持但久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缘识(其三十一)

多言心不善,出口莫能追。

如梦欢娱乐,归家说盛衰。

拟将何所用,理乱别公私。

方寸巧旋设,小人亦可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缘识(其十六)

为人能省己,就静亦皆忙。

春去秋来定,年诸日远长。

英姿终有异,贱品足颠狂。

蠢动含灵性,善生恶自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