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望云》,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徐贲。诗中通过描绘浮云的无常和游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浮云无定踪,游子有所思",以云的飘忽不定象征游子的行踪不定,而"所思在何方,迢迢东海涯"则点出思念的对象远在天涯海角。诗人运用"云来倏浩渺,云去还逶迤"的景象,寓言了道路的艰难和阻隔,表达出对团聚的渴望却又无法触及的无奈。
"托云以思亲,朝夕如有依",诗人将自己的思念寄托于云彩,仿佛每日每夜都能感受到亲人的存在,体现出对亲情的深深依赖。"安得附冥鸿,东归奉庭闱",诗人希望能像大雁一样随风东归,回到父母身边尽孝,表达了强烈的归乡愿望。
最后两句"孝感终当至,彼苍谅无违",表明诗人坚信自己的孝心终将感动天地,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亲情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