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亭

幽兴在南山,何须远城郭。

闭目谢喧嚣,冥心寄寥廓。

檐楹多白云,杳霭生林薄。

日出群峰明,岩倾百泉落。

况乃濯尘缨,投閒事耕凿。

机忘沙上鸥,趣惬松间鹤。

亦有柴桑人,来同林下酌。

始信升平时,烟霞有馀乐。

形式: 排律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远离尘嚣,隐居于南山的心境与生活。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幽兴在南山,何须远城郭”点明了诗人的居住地在幽静的南山,无需远离繁华的城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接着“闭目谢喧嚣,冥心寄寥廓”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闭目静思,远离世俗喧嚣,心灵寄托于广阔的宇宙之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檐楹多白云,杳霭生林薄”两句通过描绘山间的云雾缭绕、林木葱郁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而“日出群峰明,岩倾百泉落”则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阳光照耀下的山峰明亮,岩石倾斜之处泉水奔流,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况乃濯尘缨,投閒事耕凿”表明诗人不仅欣赏自然之美,还乐于投身于农耕劳作,洗涤心灵的尘埃,追求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接下来“机忘沙上鸥,趣惬松间鹤”通过沙鸥与松鹤的形象,象征着诗人忘却世俗烦恼,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真正的愉悦与满足。

最后,“亦有柴桑人,来同林下酌”提到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访,共同在林下饮酒畅谈,进一步丰富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始信升平时,烟霞有馀乐”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烟霞缭绕,也能找到超越物质的快乐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亲近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充满了浓厚的隐逸情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52)

陈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陈进士徽仲归三山

挟策献阊阖,光辉垂万言。

况兹恩宠优,得以荣乡园。

白日照锦衣,翩翩出都门。

良辰集冠盖,出祖开华樽。

谷鸟韵繁弦,林花吐晴暄。

倾杯未及醉,仆御戒行轩。

知君登临兴,客路风光繁。

适意无久留,高堂人倚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耕读轩

屏迹谢纷扰,幽居带川原。

萧然无馀蓄,竹素开南轩。

新雨陇头绿,晨兴起柴门。

抱锄薙荒翳,聊以护苗根。

息劳憩古木,散帙披群言。

古今数千载,起伏一何繁。

残编未了了,暝色集墟村。

坂草饭黄犊,栖禽惊复喧。

归休茅檐下,列坐共儿孙。

曷以慰渴饥,浊酒盈芳樽。

优游此卒岁,干禄非所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题耕乐轩卷

溪田无旱涝,里居复亢爽。

耕作勤朝昏,耨耘辞卤莽。

草丰牛犊肥,壤沃桑麻长。

西城幸有秋,邻舍互来往。

卒岁既无虞,浊醪时共享。

怡然农圃谈,閒即成幽赏。

悠悠天壤间,岂复惭俯仰。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为谢良翰题玉山草堂

众壑结苍翠,一峰淩紫云。

传云昔达人,于此避垢氛。

山空无鹤驭,石老空苔纹。

之子构草堂,长年慕清芬。

松风夜谡谡,萝月秋纷纷。

种木缘古崖,翻书落香芸。

门无俗客到,榻许山人分。

兹晨鸰鹗荐,远谢麋鹿群。

为赴苍生期,奚惭北山文。

公馀睇旧隐,云气还氤氲。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