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陈孔彦的《题赵子昂竹石》,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竹石之美的赞赏和对繁华易逝的感慨。
首句“徒羡芙蕖与牡丹”,以“芙蕖”(荷花)和“牡丹”这两种在古代文人笔下常被赞美的花卉为对象,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美丽却短暂的羡慕。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牡丹雍容华贵,但它们的生命力却不如竹石持久。
接着,“繁华瞬息易凋残”,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阐述,强调了芙蕖与牡丹虽美,却难以长久保持其盛放的姿态,暗示了世间美好事物往往难以永恒。
后两句“何如竹石常清淡,冬雪春风一样看”,则转向了对竹石的赞美。竹子四季常青,石头则无论冬雪还是春风,都能保持其固有的形态和色彩,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竹石的淡泊与坚韧之美,以及其不受季节更替影响的恒久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讨。竹石的“常清淡”与“冬雪春风一样看”,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也寓意着一种超越物质表象、追求内在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