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

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

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

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

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古老的寺庙旁生长着梧桐树,它们向着天空展示着神圣的恩典。
像谢公那样年迈的诗人,他的诗歌更加深沉;萧傅的道路则显得更为崇高。
他深知佛法的深远,认为百姓的福祉是重要的议题。
如何将这种期望化为实践,他的心志倾向于空寂的佛门世界。

注释

旧寺:古老的寺庙。
长桐孙:生长的梧桐树。
朝天:向着天空。
圣恩:神圣的恩典。
谢公:指谢灵运,古代著名诗人。
诗更老:诗歌更为深沉。
萧傅:萧衍,南朝梁武帝,以其道学著称。
道方尊:道路显得崇高。
白法:指佛教教义。
深得:深知其深邃。
苍生:百姓。
要重论:重要的议题。
若为:如何。
将此望:将这种期望化为。
心地:心志。
空门:佛教中的出世之道。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作品,名为《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旧寺中长满了苍苔的桐树和朝圣天子的景象描写,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深刻思考。

“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古老寺庙中的静寂画面。桐树在这里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佛法的传承和生命力的顽强。朝拜天子则体现了对至高无上的圣恩的敬畏。

“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 谢公指的是南朝宋代的诗人谢灵运,其诗风格清新婉约,被后世推崇。萧傅则可能是指佛教中的高僧或禅师,道方尊表明了对其修为和佛法理解的尊重。

“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白法(佛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强调了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是至关重要的。

“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若要达到这种生命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就必须让自己的心灵面向那超脱尘世的“空门”,即佛教中的涅槃之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人物以及佛法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宇宙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崇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诸侯不复更长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

圣代司空比玉清,雄藩观猎见皇情。

云禽已觉高无益,霜兔应知狡不成。

飞鞚拥尘寒草尽,弯弓开月朔风生。

今朝始贺将军贵,紫禁诗人看旆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奉和裴相公

竹寺题名一半空,衰荣三十六人中。

在生本要求知己,垂老应怜值相公。

敢望燮和回旧律,任应时节到春风。

若为问得苍苍意,造化无言自是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奉寄通州元九侍御

大明宫殿郁苍苍,紫禁龙楼直署香。

九陌华轩争道路,一枝寒玉任烟霜。

须听瑞雪传心语,莫被啼猿续泪行。

共说圣朝容直气,期君新岁奉恩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