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
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
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
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作品,名为《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旧寺中长满了苍苔的桐树和朝圣天子的景象描写,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深刻思考。
“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古老寺庙中的静寂画面。桐树在这里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佛法的传承和生命力的顽强。朝拜天子则体现了对至高无上的圣恩的敬畏。
“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 谢公指的是南朝宋代的诗人谢灵运,其诗风格清新婉约,被后世推崇。萧傅则可能是指佛教中的高僧或禅师,道方尊表明了对其修为和佛法理解的尊重。
“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白法(佛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强调了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是至关重要的。
“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若要达到这种生命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就必须让自己的心灵面向那超脱尘世的“空门”,即佛教中的涅槃之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人物以及佛法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宇宙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崇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不详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诸侯不复更长征。
圣代司空比玉清,雄藩观猎见皇情。
云禽已觉高无益,霜兔应知狡不成。
飞鞚拥尘寒草尽,弯弓开月朔风生。
今朝始贺将军贵,紫禁诗人看旆旌。
竹寺题名一半空,衰荣三十六人中。
在生本要求知己,垂老应怜值相公。
敢望燮和回旧律,任应时节到春风。
若为问得苍苍意,造化无言自是功。
大明宫殿郁苍苍,紫禁龙楼直署香。
九陌华轩争道路,一枝寒玉任烟霜。
须听瑞雪传心语,莫被啼猿续泪行。
共说圣朝容直气,期君新岁奉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