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送秋

青林红树,几日霜风警。才说悲秋又秋尽。

想金焦两点,瘦却愁蛾无限恨。殆比送春更甚。

寒云催雁阵。雁去无声,碧汉迢迢夜清迥。

楚客赋情疏,摇落江蓠,忍重忆、故园风景。

到此际、匆匆苦难留,问有酒盈樽,可能消领。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鉴赏

这首清代词作《洞仙歌·送秋》由阮恩滦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词人的情感。开篇“青林红树,几日霜风警”,通过描绘青翠的树林和红色的树叶在秋霜中凋零,传达出季节变换的凄凉之感。接着,“才说悲秋又秋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想金焦两点,瘦却愁蛾无限恨”运用比喻,将秋天的景象与人的愁绪相融,愁眉如蛾,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苦。“殆比送春更甚”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天带来的离别与失落之情,比春天的离别更为深沉。

“寒云催雁阵”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景象,而“雁去无声,碧汉迢迢夜清迥”则渲染了寂静而辽阔的秋夜,词人借雁阵和寂静的夜晚表达对远方的思念和孤独。

“楚客赋情疏,摇落江蓠”借用楚辞的意象,表达了词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以及对故乡江边花草凋零的感慨。“忍重忆、故园风景”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最后,“到此际、匆匆苦难留,问有酒盈樽,可能消领”表达了词人面对无法挽留的秋天,只能借酒浇愁,但即使有酒,也无法真正排解心中的愁绪。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自我心境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转、人生离别的深刻感受。

收录诗词(53)

阮恩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京秋.湖上看桂

烟水远。凉飙动群木,桂花初绽。

低云密护,颓阳微渲。浅碧深香相半。

最留人、风送香暖。凝眸看。几枝斜倚,小山亭畔。

林外残霞催晚。喜馀芬、常留仙馆。

瑶砌珠尘,画栏金粟,十分秋满。

试问天台,料万树、应亦同时开遍。漫飘散。

为惜芳华太短。

形式: 词牌: 玉京秋

江风行与朱图山泛楼船作

长江万里吹天风,将军置酒楼船中。

楼船忽奏军中乐,无乃黯惨蛟龙觉。

山川出云历乱飞,疾来掩我白日晖。

中流汹涌俱辟易,人谓如此将无归。

将军自是湖海客,神气自若催挂席。

浩荡洪流欲挽回,崩奔巨浪能冲逆。

渊渊徐起回风挝,长驱直指扶桑涯。

蜃气氤氲辨城阙,鲸波蹴浪翻空花。

分明栖息匡庐下,碎瀑飞泉明月夜。

恍惚窗牖峨眉端,雪片纷纷六月寒。

须臾暝色垂垂黑,前队戈船左右翼。

咫尺蛟龙欲扣舷,夜光那向怀中匿。

壮图寂寞何为乎,余亦从君击唾壶。

老骥能思千里不,百万犹供一掷无。

人寿河清不可俟,富贵不来行乐耳。

世间多少弱男儿,觅人颜色沾沾喜。

曾忆长江牛渚边,温峤焚犀夜放船。

英雄志业莫可测,酒酣拔剑心茫然。

形式: 古风

塘上行逢友人顾愿作

吴宫二月莺,啼乱金阊柳。

游子长安归,春风吹鹢首。

鹢首重重桃李花,枫桥塘上故倡家。

绿水依然绕阡陌,青楼忽听弹琵琶。

琵琶声出垂杨里,李延年家高髻姊。

自言有客深自藏,落魄江东虎头子。

拍浮濡首酒池中,何为染指阿房美。

平生痴绝将无同,我辈钟情乃如此。

相逢不赋子之还,对酒高吟娇女篇。

兴来不用常杯酌,其奈囊空无一钱。

君不见马长卿,临邛一往有深情。

又不见阮仲容,鲜卑之婢累骑从。

尝闻古人贵达节,区区礼岂为我设。

少年行乐须及时,飞花转眼纷如雪。

还惜昂藏一丈夫,凭陵啸傲高阳徒。

麟阁荣名常在不,首阳饿死何为乎。

形式: 古风

月下渡淮歌与马孟李三都尉舟中言怀

日落淮水黄,月出淮水白。

水流向东南,客行自西北。

辞家见月两回圆,长路悠悠始一千。

簿书期会如束湿,卒史胥徒横索钱。

橐存无底空所有,但见三星恒在罶。

身世漂零只酒尊,凉露凄蝉动高柳。

从事诸君尽弃繻,金堤赤岸争先驱。

吁嗟百万任狼藉,何事囊粟号侏儒。

吾生一饱了吾愿,坐看鹪鹩飞不远。

马控龙媒自有人,门藏金穴曾无援。

久拟山中赋考槃,何然燕垒巢其端。

漆园傲吏日偃蹇,竹林酣士多摧残。

夜深月照芦洲寂,楼船有楫何须击。

最喜黄头善掺挝,况邀白帻能吹笛。

淮阴黯惨生悲风,座中杯酌莫教空。

若过韩侯钓鱼渚,便为长跪酹英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