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宝阁高横玉宇寒,分明脚底踏焦山。
长淮渺渺三千里,祇在僧窗一榻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宝阁矗立于清冷的玉宇之中,仿佛凌驾于焦山之上,给人一种高远而神秘的感觉。诗人通过“长淮渺渺三千里”这一壮丽景象,展现了甘露寺所在的地理位置的辽阔,而实际上,这壮丽的河景却能被僧人窗前的一张榻所包容,体现了寺庙的宁静与超然。诗中寓含了空间的对比和僧人的超脱心境,给人以深远的遐想。尹廷高的这首《甘露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寺庙的独特风貌和诗人的禅意感悟。
不详
廷高,别号六峰。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衮衮鱼龙浪气腥,江心何处认中灵。
茶边滋味人知少,世上空疑陆羽经。
无双亭下万人看,欲觅残英一片难。
夜静月明猿鹤唳,误翻玉雪堕阑干。
南枕湖光北枕淮,百年形势画图开。
黄昏鼓角孤城闭,尚记秋风万马来。
黄河三面绕城流,云压荒台冷不收。
千古英雄只如此,手遮斜日看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