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遁,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其一)

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

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

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

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

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

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

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我已四十九岁,流离失散了幼子。
这幼子真是我的骨肉,眉眼间已初具我之模样。
未曾料想,他喜爱的是读书写字,翩翩起舞追逐知识。
他摇头拒绝不当之物,似乎懂得羞耻之心。
我年迈常常少有欢笑,全靠他的笑容给我带来喜悦。
突然间他被夺走,这恶运是我连累了你。
世俗的衣食怎能避免尘世纷扰,一切转瞬即逝。
如今归来,心中空落,老泪如泉水般涌出。

注释

吾:我。
羁旅:漂泊。
幼子:小儿子。
真:确实。
眉角:眉眼。
似:像。
期:预料。
观:看。
书史:书籍和历史。
梨栗:不当之物。
识:知道。
耻:羞耻。
鲜欢:少有欢乐。
赖:依赖。
一笑喜:一丝笑容的喜悦。
夺去:被夺走。
恶业:不幸之事。
累:连累。
衣薪:衣食。
俗:世俗。
变灭:变化消失。
怀抱:内心。
空:空虚。
泻水:如水般涌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爱子深切的哀痛和怀念之情。

“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 开篇便点明诗人的年龄和遭遇丧子的不幸。"羁旅"指的是客居他乡,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外地工作时遭受的个人悲痛。

“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 这两句描绘了幼子的模样,“眉角生”意味着孩子的眉型已经开始呈现,与成年人的相似,这里表现出了苏轼对孩子外貌细节的观察和记忆。

“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 这里的“未期”指的是幼子尚未长大,“观所好”是说诗人希望能够看到孩子成长后的喜悦,“蹁跹逐书史”则表现出诗人对教育孩子的期待和愿望。

“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 这两句通过孩子吃梨栗的情形,展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孩子未来可能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担忧。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年老和平淡的心态,只能通过回忆孩子的笑容来获取快乐。

“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 这两句转折,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突然离世的悲痛和无奈,以及内心深处的自责和不解。

“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 这里通过“衣薪”(指古代以木材为燃料)比喻生命易逝和无常,强调了人生的脆弱和世事的变化无常。

“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诗尾两句描绘出诗人在失去爱子后的哀伤和孤独,以及无法抑制的悲痛之情。"老泪如泻水"形象地表现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悲痛和无尽的泪水。

这首诗通过对丧子的描述,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哀伤,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在面对个人悲剧时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遁,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其二)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

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故衣尚县架,涨乳已流床。

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

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

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

知迷欲自反,一恸送馀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其一)

平生无一女,谁复叹耳耳。

滞留生此儿,足慰周南史。

那知非真实,造化聊戏尔。

烦恼初无根,恩爱为种子。

烦公为假说,反覆相指似。

欲除苦海浪,先乾爱河水。

弃置一寸鳞,悠然笑侯喜。

为公写馀习,瓶罍一时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其二)

闻公少已悟,拄杖久倚床。

笑我老而痴,负鼓欲求亡。

庶几东门子,柱史安敢望。

嗜毒戏猛兽,虑患先不详。

囊破蛇已走,尚未省齧伤。

妙哉两篇诗,洗我千结肠。

黠蚕不作茧,未老辄自僵。

永谢汤火厄,泠然超无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荆公韵四绝(其一)

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逸少手亲栽。

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