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雨吟四章(其三)

羁人昨夜梦乡里,海水如天接江水。

水田旱稻茅屋齐,水风动叶烟凄迷。

但使金帛贵于粟,质衣易食还保饥。

今我何求滞京国,满眼疮痍增太息。

铩鸿仰霄羽无力,陌上逡巡觅穷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流离失所之人夜晚梦回故乡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交融。首句“羁人昨夜梦乡里”,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流露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接着,“海水如天接江水”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大海与江水相连,营造出广阔无垠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广阔。

“水田旱稻茅屋齐,水风动叶烟凄迷”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家乡的田园风光,虽然遭遇旱灾,但稻田与茅屋依然并存,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水风轻拂,树叶摇曳,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不易与无奈。

“但使金帛贵于粟,质衣易食还保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金钱与布帛的价值远超粮食,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以衣物换取食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与贫困的普遍性。

后半部分“今我何求滞京国,满眼疮痍增太息”表达了诗人身处繁华京城,却心系故乡,面对社会的种种苦难,内心充满了叹息与无奈。“铩鸿仰霄羽无力,陌上逡巡觅穷食”则以鸿鹄之羽无力飞翔,比喻人在困境中挣扎,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形象地描绘了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渺小与无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望雨吟四章(其四)

西山霭霭动云意,云头蒸蒸成雨气。

风来吹雨鸣鸟和,暗叶飒飒摇庭柯。

风迎云拒百作势,安得一雨旋滂沱。

沙井之水咸且浊,饮马餐人价论斛。

会斟天斗饱玉浆,驰马南郊看平绿。

形式: 古风

雨后同厉云官恩官昆季沈肇熙登江亭

湿云四匝天深蓝,斜阳如旭红西衔。

坐收万象入明眦,好风冉冉吹衣衫。

松楸绕城郁凉意,喷作浓烟满城碎。

烟低压地出高麦,麦上岚光夺烟翠。

岚光翠尽天接光,远去万里归一苍。

生非鸿鹄安能翔,顾视俦侣歌激昂。

此亭明日谁杯觞,昨离今合还茫茫。

胸中哀乐溟渤赴,眼前车马尘埃荒。

明须买剑去华岱,不则携舸浮沧浪。

形式: 古风

经龙树寺憩蒹葭簃

良游委朋兴,蹑屩行犹夷。

穿芦入纡径,乱叶交排挤。

幽凉逼新润,至净无烟栖。

人语漏空绿,明翼翔宿鹥。

停步试回瞩,来径还杳迷。

佛阁踞高阜,相与穷攀跻。

虚影泛帘夕,碎碧如藓衣。

下俯极葱远,其上浮夕晖。

万梢滉金色,平陆生涟漪。

临风歌道阻,未秋神已移。

南湖月寥阔,昔梦湖上矶。

琴笛恣欣赏,鸥鹭相挈提。

溯游久违愿,坐对空因依。

形式: 古风

病夜

空园雨气逼檠寒,风薄高枝滴未乾。

夜半离愁缘梦出,壁间瘦影拂尘看。

路当险仄收缰易,天有峥嵘放剑难。

强起开门望千里,荒云海上去漫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