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昏

因循衰便至,邂逅眼成昏。

稍与诗书隔,初惭长老言。

谈空迷起灭,蝇翼竞飞翻。

懒卧称长策,深居欲杜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眼昏》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因年老而视力衰退的境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

首联“因循衰便至,邂逅眼成昏。”开篇即点明了诗人随着岁月的流逝,身体逐渐衰老,视力也逐渐衰退,如同不经意间遭遇的意外,让双眼变得模糊不清。这里运用了“因循”和“邂逅”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视力衰退的过程,既有岁月无情的无奈,也有对突然变化的措手不及。

颔联“稍与诗书隔,初惭长老言。”进一步阐述了视力衰退对诗人日常生活的直接影响。随着视力的下降,与书籍的接触变得困难,这不仅影响了诗人的阅读,也让他感到羞愧,因为这是他曾经引以为傲的事物。这里的“长老言”可能指的是前辈的教诲或对知识的传承,诗人意识到自己无法继续像过去那样深入学习和理解,感到深深的遗憾和自责。

颈联“谈空迷起灭,蝇翼竞飞翻。”转而描述了诗人面对视力衰退时的心态变化。在谈论空灵之事时,他感到困惑不解,仿佛被自己的视力问题所束缚,无法清晰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同时,他将视力衰退比作苍蝇翅膀的快速翻动,形象地表现了视力下降的速度之快,以及这种变化对个人感知世界的影响。

尾联“懒卧称长策,深居欲杜门。”表达了诗人面对视力衰退后的应对策略。他选择懒散地躺着,认为这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他想要远离外界,深居简出,避免因视力问题带来的不便和尴尬。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状况的无奈接受,也透露出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因年老而视力衰退的内心世界,以及这一变化对他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影响。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读者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不可避免的衰老过程。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登浴室院阁(其一)

秋霁登临好,危栏百尺梯。

层城斜照里,双阙五云西。

杂树黄映绿,生烟高复低。

章台少年子,走马锦障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登浴室院阁(其二)

稍出红尘外,方知万象虚。

林端辨远水,楼角怪行车。

灯续黄金像,香馀贝叶书。

谁能捐世事,即地亦山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中夜见月

月午四邻静,高斋人寂然。

虚空时有警,影响善惊眠。

宿羽移深树,商胡惯夜船。

无云更可恨,珍重此婵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新月

稍见桑榆上,还沈河汉西。

气凉知露白,天阔见星低。

静色馀帘额,回光射鸟栖。

城乌偏可恨,到晓不休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