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劳动场景和对王业艰辛的深刻理解。"蚕月条桑为茧丝"写的是春季蚕妇采桑抽丝,这是丝绸生产的开始,象征着社会经济的基础。"筑场纳稼应天时"则展示了秋季农民收割庄稼,顺应自然节气的辛勤劳动。诗人通过引用《诗经·豳风》中的内容,暗示出古代君王治理国家的道理,即王业的兴衰与农事息息相关,其艰难之处在《豳风七月》的篇章中得到了体现。
凌云翰作为元代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感悟,将农事劳作与国家治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和治国之道的深刻洞察。整首诗寓教于乐,富有哲理,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敬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