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季冬残腊大雪主人以糟玉面狸及尊酒为饷

南山白额虎,暴戾日以滋。

纳诸罟擭中,食肉寝其皮。

文狸外柔顺,玉面而丰肌。

与世了无忤,奚亦遭危机。

得非风味殊,尊俎之所宜。

焚山猎兽者,是以罗致之。

主翁厌肥甘,鼎食嗤群儿。

殷勤筑糟丘,遣送持酒卮。

于时腊将残,雪花一尺围。

玉楼寒起粟,墨突晨未炊。

得酒且大嚼,勿令儿辈知。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山中的白额虎,凶暴一天天加剧。
被网罗捕捉,它的肉被吃掉,皮也被剥去。
看似温顺的斑狸,有着洁白的面容和丰满的肌肉。
它与世无争,为何却遭遇如此危机?
难道是因为它的味道特别,适合宴席上的佳肴。
那些焚烧山林捕猎的人,正是因此才将其引来。
主人厌倦了丰盛的食物,嘲笑那些贪婪的仆人。
他热情地堆砌酒糟成山,让人拿着酒壶送客。
此时腊月将尽,大雪覆盖,足有一尺厚。
寒冷的玉楼升起寒气,清晨炉火还未生火。
得到酒就尽情享用,别让孩子们知道。

注释

南山:指代南山。
暴戾:凶暴。
罟:渔网。
擭:捕捉。
文狸:斑狸。
玉面:洁白的面容。
忤:冲突。
危机:危险。
风味殊:味道特别。
尊俎:宴席。
焚山猎兽者:焚烧山林的猎人。
罗致:引来。
主翁:主人。
鼎食:丰盛的食物。
糟丘:酒糟堆积如山。
持酒卮:拿着酒壶。
腊将残:腊月将尽。
雪花一尺围:大雪覆盖。
玉楼:华丽的楼阁。
粟:寒气。
墨突:烟囱。
炊:生火。
大嚼:尽情享用。
儿辈:孩子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雪之后的冬日景象,主人家中宴请宾客,摆设盛宴。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

"南山白额虎,暴戾日以滋。纳诸罟擭中,食肉寝其皮。" 这几句描写了猎者在南山捕杀猛虎,将其置于网兜之中,准备宴席上的佳肴。

"文狸外柔顺,玉面而丰肌。与世了无忤,奚亦遭危机。得非风味殊,尊俎之所宜。" 这部分描写了一种美丽的动物——玉面狸,其外表柔顺,肉质鲜美,是宴席上的佳肴。

"焚山猎兽者,是以罗致之。主翁厌肥甘,鼎食嗤群儿。殷勤筑糟丘,遣送持酒卮。" 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家中的生活场景,猎人在山中捕捉野兽,而主人却对丰盛的宴席感到厌倦,对孩子们分发食物,主人还特意堆积了酒糟(即用米酿造的酒),派人携带酒卮前来。

"于时腊将残,雪花一尺围。玉楼寒起粟,墨突晨未炊。得酒且大嚼,勿令儿辈知。" 最后几句则描绘了冬日的雪景,以及主人家中的生活状态,主张在严寒中品尝美酒,却不让孩子们知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宴席上的盛况,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奢华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过度奢侈生活的反思。

收录诗词(262)

杨冠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字:梦锡
  •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 生卒年:1138-?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提举秋日杂咏

羊坂路岐险,燕巢生计疏。

萍蓬三尺剑,衣钵一床书。

叶露泣金井,檐牙挂玉钩。

魂清了无寐,诗思不禁秋。

形式: 五言律诗

自马当而上至壶口三钟石苍崖壁立下瞰层渊湍流急甚钓叟穴其傍往来自若吾恐其为蜚仙也故作是诗

千崖削苍壁,万仞临深渊。

老翁立其傍,习惯若自然。

笑歌惊波澜,步武生云烟。

我欲从之游,结茅山之巅。

举瓢酌天浆,醉拍洪崖肩。

明月夜横玉,共看凌波仙。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自槜李至毗陵道中(其一)

风捲云归雨忽晴,月轮安稳上青冥。

怪来枕底流泉急,去去短桅初不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行路难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敝裘羸马苦难行,僮仆尽饥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