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隐为句曲山人翟好问作

种桑百箔蚕,种苎千匹布。

先生种苎不种桑,布作衣裘布为巘。

桃花雨晴水满塘,乌纱白苎春风香。

野樵山葛不敢并,越罗川锦争辉光。

儿童漾纱妇纺织,卖布得钱还买帛。

黄绵大袄一冬温,白雪中单半襟窄。

今年苎好亩百斤,堆场积圃长轮囷。

床头白酒夜来熟,杀鸡煮鸭邀比邻。

东家种桑青绕屋,官绢未输空杼轴。

妇姑相对叹无衣,先生饭饱方扪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杨基的《苎隐为句曲山人翟好问作》描绘了一幅江南农村的生活画卷。诗人以种桑养蚕和种苎织布为主题,展现了当地百姓的勤劳与生活状态。

首句“种桑百箔蚕,种苎千匹布”直接点出农人辛勤耕织的场景,"箔"和"匹"都是量词,形象地表现出数量之多。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句曲山人翟好问选择种苎而非桑,暗示他可能更注重实用和自给自足,"布作衣裘布为巘",巘指山峰,意为他的生活简朴而自足。

"桃花雨晴水满塘,乌纱白苎春风香"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雨后春水满塘,乌纱和白苎在春风中散发出清香,富有诗意。"野樵山葛不敢并,越罗川锦争辉光"则进一步渲染了当地织物的精美,连野樵山葛都为之逊色,越罗川锦更是光彩夺目。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儿童嬉戏纺纱,妇女织布换钱,生活虽然朴素但充满活力。"黄绵大袄一冬温,白雪中单半襟窄"体现了衣物的保暖性,反映出百姓对生活的满足。

最后,诗人以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东家虽种桑却贫困,官府征税导致"官绢未输空杼轴",而翟好问家虽贫,却能自给自足,饭饱之余还能邀请邻居共享佳肴,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不公,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收录诗词(318)

杨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抵南康望庐山

春山如春草,春来无不好。

况是香炉峰,百叠屏风围五老。

嘤嘤历历谷鸟哀,朱朱粉粉山花开。

芙蓉削出紫雾上,瀑布倒泻青天来。

船头春山重回首,世上虚名一杯酒。

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

明日移舟过洞庭,兰花斑竹绕沙汀。

摩挲老子双愁眼,细看君山一点青。

形式: 古风

登绳金塔望庐山

过鲁必谒岱,入洛须望嵩。

嗟余夜半入彭蠡,月黑不见香炉峰。

明登望湖亭,雨气何空蒙。

山僧指点笑五老,正在烟云中。

今朝蹑层梯,高标揭晴空。

匡庐远出百里外,紫翠映带春霞红。

虽云仿佛见颜色,已觉浩荡开心胸。

在山看青山,佳处未尽逢。

不如迥立万仞表,一日览尽千玲珑。

何当生羽翰,两腋乘天风。

不论雨雪与晴霁,回翔下上饱玩八面青芙蓉。

形式: 古风

癸丑元日

霏霏元日雪,脉脉人日雨。

春来无日不轻阴,薄雾寒云满南浦。

常年有雨复新晴,淑气韶光淡绕城。

草色未逢金勒马,柳条先映玉楼莺。

今年风雨兼冰雪,忘却春幡庆春节。

野杏缄愁待酒催,江梅索笑邀人折。

谁与观云卜大通,且须祈谷问年丰。

相期十二楼前月,剩看花灯万点红。

形式: 古风

忆左掖千叶桃花

秾李积皓雪,繁桃炫朝霞。

江边日日见春色,尽是寻常儿女花。

东阑一树能倾国,千瓣玲珑谁剪刻?

半吐疑红却胜红,全开似白元非白。

旁虽浅淡正复浓,雅丽称月间宜风。

阴时晴午各异态,嗔喜笑鼙无不工。

嗟我匆匆簿书急,时复微吟对花立。

白苎犹沾夕露香,青鞋不怕苍苔湿。

而今漂泊楚江滨,想像丰仪一怆神。

惆怅当时看花客,对花还说去年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