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游湘山二首(其一)

寺背城闉客到稀,白云终日锁禅扉。

几人冒雪寻僧话,何处凌空有锡飞。

西域路遥惟葬履,南华岁久不传衣。

三生石上谁同坐,说着无生忘却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寺院景象。首句“寺背城闉客到稀”,点出寺庙远离尘嚣,环境清幽的特点。接着“白云终日锁禅扉”一句,以白云象征着寺院的静谧与超脱,禅扉紧闭,仿佛与外界隔绝,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几人冒雪寻僧话”,描绘了冬日里几位虔诚的访客,不畏严寒,跋涉而来,只为与僧人交谈,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不仅展现了访客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僧人的影响力和精神价值。

“何处凌空有锡飞”,则以“锡飞”这一细节,形象地描绘了僧侣们在空中行走或传递法器的情景,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佛教中关于修行和解脱的意象。

“西域路遥惟葬履,南华岁久不传衣”,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佛教传播的艰难与深远影响。西域路途遥远,僧侣们长途跋涉,甚至不惜牺牲,以传播佛法;而南华(即《南华经》,指《庄子》)虽久远,但其精神内涵并未失传,体现了佛教与道家思想的融合与传承。

“三生石上谁同坐,说着无生忘却归”,最后两句以三生石为背景,引出对生命轮回和佛法智慧的思考。问世间谁能在三生石上与自己共坐,探讨着无生之境,最终忘记归途,表达了诗人对超越生死、达到心灵自由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环境、访客、僧侣活动以及哲学思考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魅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精神世界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7)

蒋冕(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游湘山二首(其二)

来游我尚记孩提,塔顶分明鹳雀栖。

法自黄梅传岭外,人从郴水住湘西。

九天月照千江白,一树花开五叶齐。

多少古碑遭劫火,姓名何用壁间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祝大参别韵

穷乡一日几阴晴,岚气何妨暂湿缨。

迎客好山如揖让,向人幽鸟自和鸣。

梦悬魏阙无时忘,心似湘江彻底清。

垂老相逢俄又别,祖筵瞻望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春郊杂兴

自谙麋鹿性,甘隐水云乡。

陶令五株柳,葛公千树桑。

雨悭催灌药,风煖看移秧。

耕罢蓑方矖,刍来酒试尝。

沙晴鸥卧稳,泥滑燕飞忙。

社散人归晚,前村已夕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夜坐

群动息已久,萧然忘世纷。

半窗秋色老,几度瑞烟芬。

琴弄羁人操,书翻古篆文。

旅怀燕市月,乡梦楚江云。

衣薄惊寒早,灯残夜过分。

一声南去雁,此际最先闻。

形式: 排律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