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字(其四)

何事临池仿古踪,且看天上度雍雍。

分题蓟北来千里,住笔衡阳第几峰。

势似风威欹复断,痕随天色淡而浓。

奇书一种无人识,远寄深情不在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雁字(其四)》由明代诗人陈大纶所作,通过描绘雁群在天空中的飞行轨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首句“何事临池仿古踪”,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仿佛诗人站在池边,思考着历史与自然的联系,暗示了他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意义的探索。接着,“且看天上度雍雍”一句,将视线转向天空,用“度雍雍”生动地描绘了雁群有序飞行的壮观景象,展现出雁群飞行时的和谐与秩序之美。

“分题蓟北来千里,住笔衡阳第几峰”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北方的蓟北到南方的衡阳,雁群跨越千里的旅程,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也暗含了诗人对远方与归途的思考。这里“第几峰”既是对具体地点的模糊化处理,也象征着雁群飞行路线上的无数个可能和不确定性。

“势似风威欹复断,痕随天色淡而浓”描绘了雁群飞行时留下的痕迹,既有力量感(“势似风威”),又有变化性(“欹复断”),同时这些痕迹还随着天空颜色的变化而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彩,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与和谐统一。

最后,“奇书一种无人识,远寄深情不在封”表达了诗人对雁字这一独特自然现象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类情感表达方式的反思。这里的“奇书”指的是雁字,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语言,虽然无人能解,却能够跨越时空,传达深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传递超越了文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雁字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生命旅程、情感交流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11)

陈大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遇仙桥

遇仙漫作题桥客,桥作仙题似有神。

玄鹤再来人不识,赤龙深锁十千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吊厓山

惆怅南浮日,乾坤却浪然。

江湖无死所,陵庙有生年。

转战功何在,濒危志益坚。

悠悠千载恨,杜宇泣荒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感怀

步出北郭门,遥望北邙土。

多少锦绣人,孤坟茫无主。

白昼走狐狸,清宵嗥豺虎。

榆柳纷成行,一叶一风雨。

萧萧总愁人,无非关情处。

俯仰看乾坤,侧身阅今古。

服食求神仙,鸾鹤效冲举。

王乔并偓佺,差可相与语。

形式: 古风

江门早发示文玉廷吹雨弟

晓风吹不断,客路乍扬舲。

堤柳恣情碧,江云作意青。

馀寒销短袂,残梦失长亭。

去去天涯杳,孤鸿不可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