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雁字(其四)》由明代诗人陈大纶所作,通过描绘雁群在天空中的飞行轨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首句“何事临池仿古踪”,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仿佛诗人站在池边,思考着历史与自然的联系,暗示了他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意义的探索。接着,“且看天上度雍雍”一句,将视线转向天空,用“度雍雍”生动地描绘了雁群有序飞行的壮观景象,展现出雁群飞行时的和谐与秩序之美。
“分题蓟北来千里,住笔衡阳第几峰”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北方的蓟北到南方的衡阳,雁群跨越千里的旅程,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也暗含了诗人对远方与归途的思考。这里“第几峰”既是对具体地点的模糊化处理,也象征着雁群飞行路线上的无数个可能和不确定性。
“势似风威欹复断,痕随天色淡而浓”描绘了雁群飞行时留下的痕迹,既有力量感(“势似风威”),又有变化性(“欹复断”),同时这些痕迹还随着天空颜色的变化而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彩,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与和谐统一。
最后,“奇书一种无人识,远寄深情不在封”表达了诗人对雁字这一独特自然现象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类情感表达方式的反思。这里的“奇书”指的是雁字,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语言,虽然无人能解,却能够跨越时空,传达深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传递超越了文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雁字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生命旅程、情感交流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