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童行

劝汝出家须决志,投师学业莫容易。

添香换水结因缘,佛殿僧堂勤扫地。

莫閒游,莫嬉戏,出入分疏说出处。

三朝四宿不见归,妙法何曾闻一偈。

敬师兄,教师弟,莫向空门争意气。

上中下座用谦和,莫贱他人称自贵。

衣食难,岂容易,计功多少须惭愧。

随缘饮啄任精粗,不用千般求细腻。

布素衣,随时乩,知足便超功果位。

才能岂是皂罗衣,有道何须黄锦被。

清信男,清信女,舍却一身饲饿虎。

此因缘,苦中苦,不用再三说酸楚。

心中有罪自心知,自向心中忏悔取。

亲明师,学智慧,别人睡时你慢睡。

出家儿,学妙理,习读夜眠须早起。

三更睡到四更初,归向释迦尊殿里。

挑明灯,换净水,礼拜焚香作福祉。

报答三有及四恩,天龙八部生欢喜。

莫愚痴,莫懈怠,一超直入佛境界。

行亦禅,坐亦禅,了达真如观自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戒童行》是唐代诗人贯休所作,通过诗歌的形式,对出家修行者的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与教诲。全诗以“劝汝出家须决志”开篇,强调出家之决心与严肃性,指出投师学习不应轻易对待,需勤勉于佛殿僧堂的日常事务,如添香换水、清扫地面等。

接着,诗人告诫出家人应避免闲游嬉戏,出入要有规矩,言行举止需得体。他提醒出家人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在无意义的争执上,而应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师长与同修,不轻视他人,也不自夸自大。在生活方面,诗人强调衣食虽简朴,但应知足常乐,不必过分追求精细与华丽。

进一步,诗人提到出家人的生活虽艰苦,但应以此为修行的契机,通过自我反省与忏悔来净化心灵。他鼓励出家人亲近明师,学习佛法智慧,利用夜晚的时间精进修行,如在三更时分仍保持清醒,前往释迦尊殿礼拜、诵经、供养,以此报答三界众生与四大恩德,使天龙八部也生欢喜之心。

最后,诗人告诫出家人切勿愚痴懈怠,应时刻保持警觉,无论行住坐卧皆可禅定,深入理解佛法的真理,达到观自在的境界。整首诗以“了达真如观自在”结尾,表达了对出家修行者深刻的理解与期望,即通过不懈的修行与实践,最终达到觉悟与解脱的境地。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偈颂并序(其一)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体得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并序(其二)

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

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底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颂并序(其三)

学道蒙师指却閒,无中有路隐人间。

直饶讲得千经论,一句临机下口难。

形式: 偈颂

偈颂并序(其四)

学道先须立自身,直教行处不生尘。

僧真不假居岩室,到处无心即在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