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穆所作,名为《夜读刘良倩诗寄赠》。诗中描绘了诗人夜读友人刘良倩之诗时的内心感受与情境。
首句“年当霜鬓惭徵逐”,诗人以年岁渐长、鬓发斑白自谦,暗示自己在追求功名的路上已有所愧疚,或许已不再年轻气盛,而是对过往岁月有所反思。接着“每念名山构林屋”一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远离尘嚣,归隐山林,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杖藜千里行云烟”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隐居生活,独自一人拄着藜杖,穿越云雾缭绕的山间小径,充满了诗意和孤独之美。“岂意幽人值空谷”则表达了意外遇见隐士的惊喜之情,空谷之中偶遇知音,心灵得到了共鸣。
“秋风落木吹荷衣”描绘了秋季的景象,落叶随风飘舞,仿佛是诗人内心的思绪在飘荡。与友人“把手前岩友麋鹿”相携而行,与自然界的动物为伴,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名言久向石室扃”一句,诗人提到友人的诗集被封存于石室之中,暗示这些诗作深藏不露,等待有缘人发现。而“谓我知音许披读”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是理解友人心意之人,得以阅读这些珍贵的诗篇。
最后,“珠光出海百尺芒,一夜寒窗睡难熟”描绘了诗人在夜读时的场景,如同海上的珍珠光芒四射,照亮了寒冷的夜晚,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整夜难以入眠,是因为诗中的情感与意境深深触动了他,让他沉浸在思考与感悟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思与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