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遣兴寄友二首(其二)

豪气而今觉渐消,江东枉说阿龙超。

弄丸谁是市南手,谐俗还羞楚国腰。

八月涛声醒愕梦,三更雨脚动吟瓢。

海天大有悲歌地,莫谩随人破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中秋遣兴寄友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徐宗达所作,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句“豪气而今觉渐消”,诗人以自我经历为起点,感叹往日的豪情壮志如今已逐渐淡去,流露出岁月流转、青春不再的感慨。接着,“江东枉说阿龙超”一句,借历史人物阿龙(可能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在江东的英勇事迹,反衬出自己豪情的消逝,暗含对自己现实处境的无奈与反思。

“弄丸谁是市南手,谐俗还羞楚国腰”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市南手”可能指的是善于交际、擅长应变的人,而“楚国腰”则可能象征着正直、坚持原则的形象。这两句诗暗示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于自身坚守原则的自豪与羞愧并存的情感。

“八月涛声醒愕梦,三更雨脚动吟瓢”描绘了一幅夜晚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八月的潮声唤醒了诗人沉睡的思绪,三更时分的雨滴敲打着诗人的思绪,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寓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觉醒与思考。

最后,“海天大有悲歌地,莫谩随人破寂寥”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间存在的悲歌之地的认同,同时也鼓励自己不要轻易被外界的寂寞所影响,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的精神。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同时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16)

徐宗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雁

塞外寒应早,方秋带雪行。

萦云不见影,唳月但闻声。

浅水芦花淡,斜阳沙岸清。

飞来浑不定,掩映最关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晚野望

霁色媚野景,秋气清以肃。

小池泛菱叶,茆檐覆疏菊。

遥山一点青,涓净若新沐。

农家刈稻黍,场圃方事筑。

夕阳下柴门,牧人带归犊。

淡烟何霏微,溟溟起水澳。

日暮急清砧,客游感孤独。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客中元宵闻里中灯剧颇盛漫书

闻道元宵节,灯围火树红。

艳歌延落月,妙舞倚春风。

绣陌遗金钿,花街系玉骢。

繁华真可羡,怜我寂寥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春游

吟到芳春句便工,云阴一片接遥穹。

水光淡荡微风后,山色空濛细雨中。

柳外莺声萦嫩碧,花间蝶影恋新红。

眼前生意俱堪写,幽赏何人寄兴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