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梅道人画墨菜图

只宜滋淡泊,安足奉膏粱。

食肉非无辱,何如此味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食肉”与“此味”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清淡生活的推崇和对物质享受的淡然态度。

首句“只宜滋淡泊”,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理念——适宜于平淡、清静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淡泊”不仅指物质上的简单朴素,更蕴含着精神层面的宁静与超脱。

次句“安足奉膏粱”,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奢华、富足生活的质疑。膏粱,古代指精美的食物,这里用来象征物质的丰富与奢华。诗人似乎在说,这样的生活真的值得追求吗?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肯定和对物质欲望的否定。

接着,“食肉非无辱”,进一步解释了前两句的含义。食肉,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追求物质享受的行为,而“辱”则暗示了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内心负担或道德上的困扰。诗人在这里指出,追求物质享受并非没有问题,它可能会带来内心的不安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

最后,“何如此味长”,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清淡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这里的“此味”既可理解为清淡的食物,也可理解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与追求物质享受相比,体验这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更有意义,更能带来心灵的满足和持久的快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物质欲望的淡然态度,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

张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山中亭馆拆毁殆尽仅留一草堂耳今于嘉兴合溪营一别业颇幽寂因赋五言一首

我爱新居好,萧然绝世氛。

路回青草岸,水合白鹅群。

野色排檐入,书声隔竹闻。

是中多野趣,难许俗人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次蒲庵长老三首(其一)

鸳鸯湖上住三年,每忆僧中有皎然。

路远梦凭蝴蝶去,江空信断鲤鱼传。

问人尽说山藏寺,卓锡应知地涌泉。

未得青鞋沧海上,烧香来看散花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蒲庵长老三首(其二)

无官身似一丝轻,閒却胸中十万兵。

为爱渊明能入社,独怜灵运不逃名。

敲门看竹题诗遍,煮石煎茶汲水清。

廷尉雀罗今可设,死生谁复见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蒲庵长老三首(其三)

神山处处产神芝,独有神仙不可期。

贾谊过秦曾著论,息躬绝命亦摛词。

千秋离合雌雄剑,一著输赢黑白棋。

多少英雄皆鬼录,天年全付病支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