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卿送方竹杖以诗谢之

何必穷搜到大宛,仰山龙种出天然。

直方自得坤爻动,坚瘦宜居灵寿先。

剩喜登山扶病足,不妨倚壁伴清眠。

故人若问今无恙,不似山僧故削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何必刻意去寻找远方的大宛,高山上的龙种本就出自自然。
正直刚强的性格如同坤卦的变动,坚定瘦削更适合居住在灵寿之地。
我欣喜于即使登山时病痛缠身,也能勉强支撑;靠着墙壁也能安然入眠。
如果老朋友问起我如今可好,别说我像山中的僧人,身形削瘦如圆月。

注释

何必:何必刻意。
穷搜:尽力寻找。
大宛:远方的地方。
仰山:高山。
龙种:比喻有出类拔萃的人或事物。
天然:自然生成。
直方:正直刚强。
坤爻:八卦之一,象征地。
动:变化。
坚瘦:坚定且瘦削。
灵寿:长寿的象征。
扶病足:带病登山。
清眠:清静的睡眠。
故人:老朋友。
无恙:身体健康。
削圆:形容身形瘦削如圆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所作,题为《介卿送方竹杖以诗谢之》。诗中表达了对朋友赠送竹杖的感激之情,以及竹杖带来的生活便利和精神寄托。首句“何必穷搜到大宛”暗示了竹杖的珍贵,可能来自远方;“仰山龙种出天然”则赞美竹杖如山中神物,自然天成。接下来,“直方自得坤爻动,坚瘦宜居灵寿先”描绘了竹杖的形状和质地,寓意其正直坚韧,适合长久使用。

诗人很高兴能借助这根竹杖登山疗病,同时也享受倚杖静思的时光。“剩喜登山扶病足,不妨倚壁伴清眠”流露出诗人对竹杖的深深喜爱,它不仅实用,也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最后,诗人以幽默的方式回应朋友的关心,说如果有人问起他的近况,他笑称自己不像出家人那样削瘦,而是因为有了竹杖而显得更加饱满。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竹杖这一日常物件,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水栀

谁移花本瓦盆中,怪底幽香度晓风。

白石清泉助潇洒,疏枝瘦叶缀玲珑。

晴窗坐对情无那,午枕清眠梦亦通。

小品纷敷生意足,信知人力夺天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水阁偶成二首(其二)

徙倚危楼久,无言对夕晖。

野花随处发,水鸟傍人飞。

自觉身无累,那知世有机。

何劳战蜗角,万事转头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水阁偶成二首(其一)

小阁枕横塘,荷花渡晚香。

月华秋更白,水气夜偏凉。

地僻人稀到,心閒梦亦长。

北窗聊寄傲,身世两相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王季立安抚挽诗(其一)

世袭枢庭贵,仍专帅府权。

公忠由性禀,清白自家传。

剖决神明速,安怀畏爱全。

功名方迫逐,天不假长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