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涿州智度云居

破殿漏斜阳,螺髻昏鸦据。

髡奴似黠奴,势落打包去。

临风想云构,楼阁空中塑。

实像本非真,盛衰弹指悟。

两家墙壁通,一片松阴暮。

露坐二如来,遥遥长对晤。

旧时门户别,欲辨知何处。

塔影自双分,黄金谁再布。

地寒佛不灵,境热僧先赴。

世尊妙无心,只向西方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涿州智度云居时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禅意。

首句“破殿漏斜阳”,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阳光透过破损的殿堂洒在地上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沧桑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螺髻昏鸦据”一句,以昏鸦栖息于螺髻般的树枝上,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荒凉。

“髡奴似黠奴,势落打包去”两句,通过对比髡奴(剃光头的仆人)与黠奴(机灵的仆人),暗示了权力与地位的更迭,以及事物变化无常的主题。

“临风想云构,楼阁空中塑”描绘了诗人站在风中,想象着云雾缭绕中的楼阁,仿佛是虚幻的雕塑,体现了对现实与虚幻界限的思考。

“实像本非真,盛衰弹指悟”则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盛衰无常的深刻理解,如同弹指间就能领悟到的真理。

“两家墙壁通,一片松阴暮”描绘了两个空间的连接与自然景象的和谐,暗示了心灵与外界的相通。

“露坐二如来,遥遥长对晤”将诗人自己比作如来的坐化者,与远方的如来进行对话,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旧时门户别,欲辨知何处”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迷茫与追寻,试图辨识曾经的痕迹却不知其所在。

“塔影自双分,黄金谁再布”描绘了塔影的分裂与黄金的散失,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无常与价值的消逝。

“地寒佛不灵,境热僧先赴”表达了对佛教信仰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以及僧侣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不同态度。

“世尊妙无心,只向西方住”最后两句,以对世尊的赞美,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西方净土的向往,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自我等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早春与林朴园芬陪刘将军烜及涧南兄弟游楼桑村

苔纹绣涩黯碑铭,肃肃阴廊聚百灵。

将相威仪见章武,栋梁风雨记乾宁。

将军吊古情英烈,游子寻春思渺冥。

回首惠陵天万里,杜鹃声断蜀山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喜亥白兄至都

君至欣如我到家,剪灯絮絮问三巴。

一年聚散悲身事,万里庭闱感岁华。

何日乡居随父老,不堪旅食饱风沙。

近来苦忆乡园乐,牛背斜眠嗅稻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下第西归

得失从来过眼空,买车休笑太匆匆。

家居未定搬姜鼠,身事难推负蝂虫。

绿发也应愁万丈,黑头几辈到三公。

还山不是乘槎客,谁把升沉问卜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定州至正定道中怀古

众香国废野花妍,阅古堂空旧础偏。

片石有情留雪浪,夕阳无语下琴川。

鲜虞宗祏馀荒垒,临济儿孙有病禅。

为问滹沱怒何事,送残风景自年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