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点绛唇·忆外茂仲》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女诗人项兰贞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开篇“柳眼舒青,宫桃着露烟如织”,以春天的景象起兴,柳叶初展,宫桃沾露,营造出一幅清新而略带哀愁的画面。柳眼,比喻新发的柳叶,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宫桃,可能暗指某种特定的桃树,或借以表达某种情感的寄托。着露烟如织,则是将晨雾轻纱般的烟雾与露珠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凭栏目极”一句,写出了主人公站在高处远眺,目光望向远方,却只能看到尽头,无法触及思念之人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渴望。接下来的“无语心凄恻”,则是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悲凉与无助,即使没有言语,内心的情感也已溢于言表。
“风度箫声,凤去空相忆”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意象,风度,既可指自然界的风,也可暗喻诗人的风姿;箫声,古代乐器,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联;凤去,可能是指友人已离去,留下诗人独自思念。整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怀念。
最后,“愁寒食。薄罗初试。杏脸消春色。”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前后,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此处“愁寒食”不仅指季节的寒冷,更深层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薄罗,轻薄的丝织品,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肌肤,暗示了女子的美丽与柔弱。杏脸,形容女子红润的脸颊,与“消春色”形成对比,春色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而“消”字则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流逝,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外茂仲的思念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感体验,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