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忆外茂仲

柳眼舒青,宫桃着露烟如织。凭栏目极。

无语心凄恻。风度箫声,凤去空相忆。愁寒食。

薄罗初试。杏脸消春色。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点绛唇·忆外茂仲》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女诗人项兰贞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开篇“柳眼舒青,宫桃着露烟如织”,以春天的景象起兴,柳叶初展,宫桃沾露,营造出一幅清新而略带哀愁的画面。柳眼,比喻新发的柳叶,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宫桃,可能暗指某种特定的桃树,或借以表达某种情感的寄托。着露烟如织,则是将晨雾轻纱般的烟雾与露珠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凭栏目极”一句,写出了主人公站在高处远眺,目光望向远方,却只能看到尽头,无法触及思念之人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渴望。接下来的“无语心凄恻”,则是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悲凉与无助,即使没有言语,内心的情感也已溢于言表。

“风度箫声,凤去空相忆”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意象,风度,既可指自然界的风,也可暗喻诗人的风姿;箫声,古代乐器,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联;凤去,可能是指友人已离去,留下诗人独自思念。整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怀念。

最后,“愁寒食。薄罗初试。杏脸消春色。”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前后,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此处“愁寒食”不仅指季节的寒冷,更深层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薄罗,轻薄的丝织品,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肌肤,暗示了女子的美丽与柔弱。杏脸,形容女子红润的脸颊,与“消春色”形成对比,春色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而“消”字则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流逝,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外茂仲的思念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感体验,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30)

项兰贞(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醉花阴.闻莺

袅袅东风欺弱柳。碧沼波纹皱。

寂寞倚雕栏,呖呖啼莺,几处春光透。

千回百转离人后。更怕春归骤。

记得去年间,花下踟蹰,正是愁时候。

形式: 词牌: 醉花阴

梅花引.秋闺

晚云攒,晚风寒。叶落霜飞篱菊残。不堪看。不堪看。

侬瘦似花,倚栏谁个怜。

哀蛩泣遍衰杨岸,哀鸿叫遍疏桐院。恨漫漫。

恨漫漫。明月又圆,那人何日还。

形式: 词牌: 梅花引

风入松.秋夜

金风析析绕窗前。梧叶舞翩跹。

空阶蛩语无休歇,不由人、无限凄然。

天上月明如洗,桂枝影堕疏檐。

砧残漏永如年,宝鼎喷馀烟。

琵琶冷落无心拨,为闲愁、常锁眉尖。

这苦向人难诉,还来题上花笺。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夏初临.药名闺怨,和周羽步

竹叶低斟,相思无限,车前细问归期。

织女牵牛,天河水界东西。

比似寄生天上,胜孤身、独活空闺。

人言郎去,合欢不远,半夏当归。

徘徊郁金堂北,玳瑁床西。香烧龙麝,窗饰文犀。

稿本拈来,缃囊故纸留题。

五味慵调,恹恹病、没药能医。

从容待,乌头变白,枯柳生稊。

形式: 词牌: 燕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