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制干(其三)

求士近取材,论人远稽古。

郑公得杜陵,晋公有韩愈。

上思利社稷,下不愧宾主。

斯言宜服膺,馀子未足数。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翻译

寻求人才时就近取材,评价人物时则参考古代贤能。
郑公得到了杜陵的才子,晋公拥有韩愈这样的杰出人才。
在上位者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对待下属也能不失礼节和尊重。
这些言论值得我们深深铭记,其他的人才相比之下不足挂齿。

注释

求士:寻求人才。
近取材:就近选取可用的人才。
论人:评价人物。
远稽古:参考古代的历史和贤能。
郑公:指某位历史上的郑姓官员。
杜陵:地名,这里代指有才华的人。
晋公:指另一历史上的晋姓官员。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
利社稷:有利于国家。
愧宾主:对宾客不亏待,保持主人应有的礼节。
服膺:衷心接受并牢记。
馀子:其他人。

鉴赏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的作品,题为《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制干(其三)》。全诗语言流畅,意境高远,颇具古文之风味。

开篇“求士近取材,论人远稽古”两句,表明作者在选择人才和评价人物时,既重视近期的表现,也不忘历史上的评判标准。这种做法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辩证的思考方式。

接下来的“郑公得杜陵,晋公有韩愈”两句,则是提到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如唐代的郑观、杜甫以及晋代的韩愈等。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内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名字在这里被用来象征最高水平的文学才能和政治智慧。

“上思利社稷,下不愧宾主”一句中,“上思”指的是对国家大事的考虑,“利社稷”则是希望国家丰衣足食,百姓安居乐业。至于“下不愧宾主”,则表达了作者作为客人或部下的谦逊态度,不辱使命,保持自我价值。

最后,“斯言宜服膺,馀子未足数”则是说这样的高尚言论应受人敬佩,而赞誉他的美德和才华如同众多的孩子一样,无法一一列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的追求以及个人品格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用谈笑青油幕为韵贺吴叔永制机(其五)

未登紫薇垣,惭依红莲幕。

于巷为遇主,自牖常纳约。

我生类巢燕,君闻羡皋鹤。

听取舆人言,岷峨小难著。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用谈笑青油幕为韵贺吴叔永制机(其二)

勋业登天难,易者付嬉笑。

公驾鹍鹏风,来把鲸鳌钓。

自比小管乐,致主在周召。

此突岂待黔,早晚有明诏。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甲午淮幕和萧应父赠郑允蹈韵(其一)

休从太上问灵均,华发骎骎及此辰。

万里斗槎难远问,一时星弁玷同寅。

纵逢裨灶言何益,自断虞翻相己屯。

且喜岁星临宋分,今年颉利定称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记十五日夜星犯月

两月之间星入斗,畴昔之夜星入月。

入斗前史验虏走,入月韩诗应虏灭。

昭然垂象不轻示,适验天心厌胡羯。

此胡蚕食诸戎尽,云扰中原野流血。

去年突然渡江左,几欲长驱控京阙。

使其得气不击败,延及生灵祸何烈。

衣冠正统幸阴佑,依然天堑限南北。

乃知硕果弗尽剥,东南生意不终绝。

吾皇修德务饬己,悔悟一念足对越。

正当岁星在吴分,不待一言退荧惑。

胡运百载天将亡,两星炯炯岂虚设。

自今有道守四夷,海寓一家混吴越。

病夫得复见太平,愿以馀年老农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