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黎文学惟仁

昔在衡门下,园庐或互游。

有时风日美,樽酒话林丘。

欢然共携手,卒岁事西畴。

何意饥寒逼,中年为贫忧。

杖策入帝京,五上敝貂裘。

幸遇休明际,泥涂终见收。

渔钓皆被猎,牧豕亦封侯。

生平多卤莽,此际惧愆尤。

古人戒末信,今兹慎家修。

夫子秉高尚,晚节更清幽。

割席方自此,代庖非所谋。

高风不可泯,重谊莫能酬。

常恐平生负,终贻岩壑羞。

安能茂稷契,抗迹揖巢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的《答黎文学惟仁》,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变化,展现了对友情、仕途、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首句“昔在衡门下,园庐或互游”,描绘了诗人过去与友人在简陋居所中相互游玩的情景,充满了闲适与和谐。接着,“有时风日美,樽酒话林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美好时光,饮酒谈天,畅聊山川之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然而,好景不长,“何意饥寒逼,中年为贫忧”。随着岁月流逝,生活的压力逐渐显现,诗人不得不面对贫困带来的困扰,这与早期的无忧无虑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了改变现状,诗人“杖策入帝京,五上敝貂裘”,不辞辛劳地进入京城寻求机会,多次上书,但生活依旧困顿。

转折点出现在“幸遇休明际,泥涂终见收”,诗人终于遇到了政治清明的时代,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接纳。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诗人的命运,也让他意识到“渔钓皆被猎,牧豕亦封侯”的社会现象,即即便是从事低微职业的人也可能得到高位。

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满足,“生平多卤莽,此际惧愆尤”,他深知自己过去行事鲁莽,担心这次的机遇来之不易,不能有任何差错。诗人提醒自己要谨慎行事,“古人戒末信,今兹慎家修”,借鉴古人经验,重视家庭与道德修养。

最后,“夫子秉高尚,晚节更清幽”是对友人黎文学惟仁的赞美,表达出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钦佩。两人割席断交,不再共谋家事,但高洁的风范和深厚的友谊却永存于心。“高风不可泯,重谊莫能酬”,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从过去的快乐到现实的困境,再到最终的觉悟与成长,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收录诗词(1563)

区大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怀友

凉风吹小苑,白露下将夕。

虫吟四壁静,雁叫重云隔。

宫月疏梧桐,山衣剪萝薜。

佳期不在兹,谁能久行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咏瓶菊

陶令采来菊,插之青铜瓶。

问君何为尔,珍爱等瑶琼。

懿此美人惠,复贻寒岁馨。

犹怜东篱下,日暮重含情。

形式: 古风

赠别包汝钝给事

高台积雪多,大陆北风厉。

行路寂无人,之子驾言逝。

逝矣返故乡,眷言执离袂。

与君四海人,六载为兄弟。

既谐金石交,亦动风云契。

良遇安可常,再陨临岐涕。

有酒难自斟,无舟可共济。

衔哀子傍皇,怨别我留滞。

揽衣讯长途,执手期后会。

久要贵不忘,愿子书衣带。

形式: 古风

赠别乔世昌都谏

潞河三尺冰,夷门千里道。

岂不念离居,岁晏无芳草。

芳草何足贵,所贵永为好。

郁郁山上松,磊落而寿考。

岂无霜雪侵,坚贞常自保。

鸱鸮鸣高林,骐骥伏下皂。

达哉塞上翁,所见一何早。

冲风不起羽,强弩不穿缟。

令终古所难,末路谁能巧。

明哲昔有训,全真以为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