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仪同秋日诗

萧条依白社,寂寞似东皋。

学异南宫敬,贫同北郭骚。

蒙吏观秋水,莱妻纺落毛。

旅人嗟岁暮,田家厌作劳。

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

栖遑终不定,方欲涕沾袍。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萧瑟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慨和生活的艰辛。首句“萧条依白社”即设定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而“寂寞似东皋”则将这种感觉与特定的空间联系起来,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接下来的两句“学异南宫敬,贫同北郭骚”,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明了诗人的学习态度与生活状况。南宫敬以清贫自守著称,而北郭骚则是汉代才子,其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强化了诗人自己学识渊博而生活贫困的情感。

“蒙吏观秋水”中,“蒙吏”可能指的是官员,而“观秋水”则是欣赏秋天的景色,这里暗示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奈。紧接着的“莱妻纺落毛”描绘了家中妻子的勤劳形象,通过细腻的动作展示了家庭生活的艰辛。

“旅人嗟岁暮,田家厌作劳”则进一步展开了秋天的感慨。旅行者对年华的流逝感到叹息,而农家则对不断的劳作感到厌倦,这两种情绪共同构建了一种对于时光流逝和生活艰辛的深刻体验。

“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干枯的树木与萧瑟的秋风,渲染出一种凄清而又苍凉的情调。

最后两句“栖遑终不定,方欲涕沾袍”,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希望能够保持一份尊严和体面,即使是简单的、干净的衣衫。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贫困、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情感体验,是一篇深含哲理且情感丰富的秋诗。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咏羽扇诗

摇风碎朝翮,拂汗落毛衣。

定似回溪路,将军垂翅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咏园花诗

暂往春园傍,聊过看果行。

枝繁类金谷,花杂映河阳。

自红无假染,真白不须妆。

燕送归菱井,蜂衔上蜜房。

非是金炉气,何关柏殿香。

裛衣偏定好,应持奉魏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十一)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十二)

周王逢郑忿,楚后值秦冤。

梯冲已鹤列,冀马忽云屯。

武安檐瓦振,昆阳猛兽奔。

流星夕照镜,烽火夜烧原。

古狱饶冤气,空亭多枉魂。

天道或可问,微兮不忍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