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师鎗歌

老杨自是关东客,短衣长躯枣红面。

千里随身丈八矛,到处寻人斗轻健。

谓余儒生颇好武,一揖滚滚发雄辩。

坐惊平地起波涛,蠕蠕龙蛇手中现。

拨开双龙分海嬉,攒簇两蛇合穴战。

争先尽教使机关,缩退谁知卖破绽。

目上中眉犹自哂,绵中裹铁那能见。

满身护着不通风,百步撺来激流电。

飞上落下九点丸,放去收回一条线。

问君何为技至此,使我冯轩神?眩。

答言少小传授时,五步七步画地践。

迩来操弄三十年,浑身化作枯树簳。

心却忘手手忘鎗,眼前只见天花旋。

乃知熟处是通神,解牛斫轮安足羡。

因君亦解草书诀,君鎗岂让公孙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老杨的关东壮士,他身材魁梧,面色如枣,手持丈八长矛,行走千里,寻找对手较量武艺。他对诗人自称好武且口才过人,谈论武术时滔滔不绝,如同激起层层波涛。他的枪法变幻莫测,犹如龙蛇出没,既有双龙戏珠的灵动,又有两蛇对峙的紧张。他熟练运用技巧,攻防之间毫无破绽,令人惊叹。

然而,老杨并非仅凭技巧取胜,而是将枪法练至忘我境地,心中无杂念,眼中只有枪法的轨迹,仿佛看到的是旋转的天花。他说自己的技艺源自从小的刻苦练习,即使三十年磨一剑,也使得身体如枯木般坚韧。他已经达到了枪法与心灵合一的境界,超越了解牛和斫轮这样的技艺。

最后,诗人感叹老杨不仅枪术高超,连草书也了然于胸,其枪法绝不亚于公孙大将军的剑术。整首诗通过赞美老杨的武艺,表达了对技艺精湛、达到极高境界者的敬佩之情。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峨嵋道人拳歌

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希有。

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

是日茆堂秋气高,霜薄风微静枯柳。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迸裂惊砂走。

去来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

舑舕含沙鬼戏人,髬䰄磨牙贙捕兽。

形人自诧我无形,或将跟絓示之肘。

险中呈巧众尽惊,拙里藏机人莫究。

汉京寻撞未趫捷,海国眩人空抖擞。

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犹言技痒试贾勇,低蹲更作狮子吼。

兴阑顾影却自惜,肯使天机俱泄漏。

余奇未竟巳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耦。

形式: 古风

日本刀歌

有客赠我日本刀,鱼须作靶青丝绠。

重重碧海浮渡来,身上龙文杂藻荇。

怅然提刀起四顾,白日高高天囧囧。

毛发凛冽生鸡皮,坐失炎蒸日方永。

闻道倭夷初铸成,几岁埋藏掷深井。

日淘月炼火气尽,一片凝冰斗清冷。

持此月中斫桂树,顾兔应知避光景。

倭夷涂刀用人血,至今斑点谁能整。

精灵长与刀相随,清宵恍见夷鬼影。

迩来鞑靼颇骄黠,昨夜三关又闻警。

谁能将此向龙沙,奔腾一斩单于颈。

古来神物用有时,且向囊中试韬颖。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海上凯歌九首赠汤将军(其三)

偃旗休角寂无猜,百丈楼船泊不开。

夜半贼营流矢满,才惊汉将是飞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海上凯歌九首赠汤将军(其七)

锦纨爱子亦从军,长鬣苍头总策勋。

谁夺强王万金首,帐前齐说小郎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