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戍墓歌为给事姜贞毅先生作

思陵望治苦若渴,侧席重宣故相出。

二十四气诬正人,首持魁柄障白日。

莱阳姜公在黄门,平生忠笃感至尊。

极论丞相真有力,要使言官气得伸。

上怒赫然死不重,却念直臣心稍动。

且将赤棒代欧刀,生谪不投人鲊瓮。

圣朝从谏本如流,坐看雷砰电射收。

天威朝逐陈子壮,皇恩夕召黄道周。

臣■哭辞阙下出,数到宣城四十日。

忽传龙御遂升天,环未及还玦未决。

小臣目断燕云下,自操吴戈甲不卸。

人间今已绝金鸡,待到黄垆方遇赦。

劳劳内史啼南陌,鷶?催归归不得。

旧馆惟寻皋伯通,残命仍投闾子直。

三十年来泪无数,白发青山同旦暮。

遗骸只葬敬亭丘,万古汉臣死戍墓。

君不见先皇仗剑排阊阖,臣挟秦弓侍其侧。

东台给事生上书,宣州老兵死杀贼。

念祖堂前异草生,青松垄上秋磷碧。

请取孤臣不死心,写向嵌岩一片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李邺嗣所作的《死戍墓歌为给事姜贞毅先生作》,表达了对姜贞毅先生忠诚直言而遭贬谪的深切同情和对其高尚节操的赞扬。诗中以“思陵望治苦若渴”起笔,描绘了皇帝对贤才的渴望,随后通过“二十四气诬正人”暗示姜贞毅因直言而受冤,他像“莱阳姜公”一样忠诚,力挺正义。诗中提到“上怒赫然死不重”,皇帝起初震怒,但最终被姜贞毅的直臣之心打动,象征性地用“赤棒”代替酷刑。

姜贞毅被贬至宣城,期间经历悲痛与无奈,“环未及还玦未决”表达了他的困境。诗人感慨“人间今已绝金鸡”,意指姜贞毅的冤情未得昭雪,期待死后能获得赦免。最后,诗人以姜贞毅的忠诚比照古代英勇事迹,如先皇的剑士和东台给事的直言,强调姜贞毅的高尚品质。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姜贞毅遭遇的描绘,展现了对直言敢谏者的敬仰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反思。

收录诗词(56)

李邺嗣(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语溪曹黄门歌

铜人泪滴茅人瞰,汉皇寝殿罘罳陷。

杜陵狼藉虎文衣,秋风刘郎看磨剑。

赵家冤凑一塔瓶,天阴啼杂马牛声。

不道一丘兰上土,有人月黑抱冬青。

此时鬼伯凶如此,日逼诸君上蒿里。

只从野外哭忠魂,谁识路旁流义髓。

义髓凝为千载碧,山鹘照眼泉呜咽。

家家骨暖一蔂泥,几丛乱稿无寒食。

语溪黄门义丈夫,肯将十汇覆黄垆。

树上只容栖怨鸟,田间不敢走妖狐。

墓石官阶都不记,小碑只篆呜呼字。

碑前剑草发今春,何人下马双垂泪。

安得烧㼷千万堆,尽掩人间义士骸。

万盂麦粥千竿纸,土花开遍髑髅台。

神旗飒飒飘如雨,夜中听唤诸公语。

深蒙范式挽灵车,多谢张融著高履。

形式: 古风

夜望

秋气生华汉,萧然独望身。

天空云逐鸟,夜永月依人。

草木冰霜近,关河烽燧频。

那堪照衰鬓,涕泪共时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平生

平生慷慨泪,秋雨一尊多。

岛上悲龙笛,江东老鹭蓑。

荒竿流岁月,短发送山河。

野眺苍茫候,何人起浩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众中

众中常默默,自觉不能亲。

草木增新涕,江山厌旧人。

名宜随世变,诗尚触时嗔。

还憩空床坐,低回此日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