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文熙五首(其三)

昔子往恒山,仓卒不我辞。

朅从恒山至,鞶绖何累累。

素室曜朱火,哀哀读丧仪。

一读一长号,再读声转悲。

咄嗟荼苦心,逝者宁见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边贡所作的《赠王文熙五首》中的第三首,通过描述朋友去世后,诗人前往吊唁的情景,展现了深沉的哀悼之情。

首句“昔子往恒山,仓卒不我辞”,描绘了朋友在匆忙中离世,未能与诗人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突然离去的遗憾和不舍。

接着,“朅从恒山至,鞶绖何累累”两句,写诗人从恒山赶来,看到朋友家人穿着丧服,满目凄凉,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

“素室曜朱火,哀哀读丧仪”描绘了室内虽然洁白,却因点燃红烛而显得庄严肃穆,人们在哀痛中诵读丧礼仪式,表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一读一长号,再读声转悲”则细腻地刻画了诵读丧仪时的场景,每一次诵读都伴随着长长的哀号,声音随着诵读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加悲伤,展现了哀悼之人的深切情感。

最后,“咄嗟荼苦心,逝者宁见知”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感慨,即使在生前如何痛苦,逝去之后也无法得知,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和哀思。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深深哀悼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赠王文熙五首(其四)

逝者为何人,寔惟子先公。

往昔涖吾土,蔼蔼多仁风。

土人至今思,譬若考与宗。

梁木一朝毁,伤哉吾道穷。

对子揽长涕,谁谓出无从。

形式: 古风

赠王文熙五首(其五)

平居恨迢远,卜舍依我庐。

如何别我去,三载天一隅。

留之叹无因,欲往路崎岖。

形影隔参商,托彼云中书。

不如斯须立,暂得话踟蹰。

形式: 古风

再送文熙二首(其一)

夜久河汉横,春堂别灯黯。

风凄鸟初动,露重花犹敛。

明发不在兹,重关为谁掩。

形式: 古风

再送文熙二首(其二)

离言不可听,离怨不可书。

一日比三秋,兹言良非虚。

江深云木远,去去将焉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