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梦得

去年轻舳过巫山,今日羸骖度剑关。

孤客每嗟随断梗,慈亲常把梦连环。

兰陔岁晚虽堪采,桂窟春深正好攀。

决取荣科归旧里,板舆迎侍且承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当年轻舟驶过巫山,如今疲惫马匹过剑门关。
孤独的旅人常常感叹自己像随波逐流的枯枝,慈爱的母亲总是把梦境编织成环相连。
深秋时节尽管可以采摘兰花,但春天深入桂树林时最适合攀折桂枝。
我决心取得功名回到故乡,推着简陋的车迎接母亲,让她看到我的荣耀以尽孝心。

注释

轻舳:轻便的船只。
巫山:长江三峡之一,象征美景。
羸骖:疲弱的马匹。
剑关:古代关隘,指剑门关。
断梗: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慈亲:慈祥的母亲。
兰陔:兰花生长的地方,代指故乡。
桂窟:桂树丛生之处,象征美好。
荣科:显赫的功名。
板舆:简易的木制手推车。
承颜:迎合、满足母亲的意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文同的《送黄梦得》,其中蕴含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开篇“去年轻舳过巫山,今日羸骖度剑关”两句,描绘出行者一年一度穿越险峻山川的壮丽画面,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不同地点,展现了时间流逝和旅途不断的主题。

“孤客每嗟随断梗,慈亲常把梦连环”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情感体验。孤独的行者在旅途中时常叹息,而慈爱的父母则通过梦境与远方的孩子保持着联系。这不仅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也反映出了古人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兰陔岁晚虽堪采,桂窟春深正好攀”两句,通过兰花和桂树的比喻,传达了一种即使在岁月流逝中仍能保持自身品质和追求理想的坚持。兰花在岁末依旧芬芳,桂树在春深时节更显得茂盛,这里象征着诗人对黄梦得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鼓励。

最后,“决取荣科归旧里,板舆迎侍且承颜”两句,表达了对黄梦得即将返回家乡、取得功名的期待和祝福。"决取荣科"意味着他将会有所成就而归来,而"板舆迎侍且承颜"则是家人对他的欢迎和尊敬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理想与追求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送蒲霖中舍致仕归阆中

急趋长拜倦劳劳,自笑风埃满绿袍。

官味十年如水薄,归心一日共云高。

毫釐已悟蜗争角,文彩须知凤得毛。

且喜还家收拾在,锦屏山下旧东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送潘司理秘校(其二)

曲栈绕斜谷,钩栏天际分。

吟鞭摇岭月,倦枕拂溪云。

好景不关俗,新诗皆属君。

西南有归客,一一幸相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潘司理秘校(其一)

已自多时赋式微,五峰佳景梦长飞。

四年远地为官去,万里高堂喜客归。

下马便呈新授敕,开箱争认旧缝衣。

乡人觅次来相贺,莼菜鲈鱼正软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重过旧学山寺

当年读书处,古寺拥群峰。

不改岁寒色,可怜门外松。

有僧皆老大,待客转从容。

又下白云去,楼头敲暮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