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人日杂感(其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首句“淑气晴光脉脉舒”,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和煦温暖的画面,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复苏。接着,“先春二日到吾庐”点明了时间,即在春天来临之前,诗人就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仿佛春天提前来到了他的住所。
“世多危局时方亟”一句,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局势紧迫,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担忧和关注。紧接着,“客有新诗兴不孤”则转而表达出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朋友的新诗为他带来了一丝慰藉和精神上的支持,使得他在孤独中不再孤单。
“南徼经年萦旅梦”,诗人通过“南徼”这一地理概念,表达了自己长期在外漂泊,心中常怀对远方的思念。“东洋万里得儿书!”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尤其是从遥远的东方传来儿子的书信,让诗人倍感温馨与安慰。
最后,“小楼兀坐招新月,斜影当窗众籁虚”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小楼中,等待新月升起的情景。月光斜照,窗户前一片寂静,只有微弱的声音回荡在四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也象征着他渴望在宁静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复杂社会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现实的忧虑,也有对亲情的怀念,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