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咏灯檠诗”为题,出自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王筠之手。诗中描绘了灯檠在特定环境下的光辉与情感寄托。
首句“百华曜九枝”,以“百华”象征繁花似锦,而“九枝”则寓意多姿多彩,共同营造出一片繁华盛景。接着,“鸣鹤映冰池”一句,通过鹤鸣与冰池的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鹤鸣清越,冰池晶莹,两者相得益彰。
“朱光本内照,丹花复外垂”两句,进一步描绘灯檠的光辉与装饰。朱光指的是灯檠内部的光芒,本就明亮照人;而外垂的丹花,则是灯饰的点缀,色彩鲜艳,增添了几分喜庆与雅致。这里不仅赞美了灯檠的外观之美,也暗喻了内在的光明与外在的装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流晖悦嘉客,翻影泣生离”两句,将灯檠的光辉与情感联系起来。流晖,即流动的光辉,它能愉悦来访的宾客,带来欢愉与温暖;而翻影,则是光影交错,可能象征着生离死别的哀伤,或是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两句通过光影的变化,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与对离别的不舍,情感深沉而细腻。
最后,“自销良不悔,明白愿君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求,以及对读者或友人的真诚愿望。诗人认为,即使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也不后悔曾经拥有,希望自己的心意能够被理解与知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灯檠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情感表达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