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其二)初春

春光如许。春到江南路。

柳眼弄晴晖,笑梅老、落英无数。

峭寒庭院,罗幕护窗纱,金鸭暖,锦屏深,曾记看承处。

云边尺素。何计传心缕。

无处说相思,空惆怅、朝云暮雨。

曲阑干外,小立近黄昏,心下事,眼边愁,借问春知否。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春天的景色如此美好,江南的道路沐浴在春光之中。
柳树的新叶在晴朗的阳光下闪烁,梅花虽已凋零,却留下无数落花。
寒冷的庭院中,厚重的窗帘遮挡着窗户,金鸭炉火温暖,华丽的屏风深深映入回忆。
信笺从天边飘来,如何传达我深深的思念之情。
无处诉说这份相思,只能独自惆怅,面对朝朝暮暮的风雨。
在曲折的栏杆外,我独自站立在黄昏时分,心中的思绪,眼前的忧虑,只问春天,你可懂得我的心情?

注释

春光:春天的阳光。
江南路:江南的道路。
柳眼:柳树新叶。
笑梅:形容梅花凋谢。
落英:落花。
峭寒:严寒。
罗幕:厚重的窗帘。
金鸭:铜制的鸭形香炉。
尺素:书信。
心缕:内心的情感。
相思:深深的思念。
朝云暮雨:形容频繁的风雨。
曲阑干:弯曲的栏杆。
黄昏:傍晚。
心下事:心中的事情。
眼边愁:眼前的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江南路上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思念之情。开篇“春光如许”四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迅速勾勒出初春时节明媚的阳光。紧接着,“春到江南路”明确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柳眼弄晴晖”、“笑梅老、落英无数”,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细致,而且通过柳眼和梅花的形象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又带有淡淡哀愁的情感。柳树在春天萌发新芽,而梅花则已经老去并且落英,隐含了时间流逝与生命周期的哲思。

“峭寒庭院”一句转换了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冷清而又温馨的室内空间。罗幕护窗纱、金鸭暖、锦屏深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丽的生活情境。而“曾记看承处”则点出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云边尺素”、“何计传心缕”两句,通过云和丝线作为媒介,表达了诗人想要传递心中的思念却又无从着手的困惑和无奈。随后的“无处说相思,空惆怅、朝云暮雨”则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忧伤与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

末尾的“曲阑干外,小立近黄昏,心下事,眼边愁,借问春知否”几句,以一个小站立在斜阳下的画面,通过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春天景色的观照,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的“借问春知否”不仅是在询问春天是否知道自己的心事,更是在用春光来寄托自己无法言说的心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内心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

张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惜春

梅子初青春已暮。芳草连云,绿遍西池路。

小院绣垂帘半举。衔泥紫燕双飞去。

人在赤阑桥畔住。不解伤春,还解相思否。

清梦欲寻犹间阻。纱窗一夜萧萧雨。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鹧鸪天(其二)春暮

横素桥边景最佳。绿波清浅见琼沙。

衔泥燕子迎风絮,得食鱼儿趁浪花。

春已暮,日初斜。画船箫鼓是谁家。

兰桡欲去空留恋,醉倚阑干看晚霞。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一)怨别

宽尽香罗金缕衣。心情不似旧家时。

万丝柳暗才飞絮,一点梅酸已着枝。

金底背,玉东西。前欢赢得两相思。

伤心不及风前燕,犹解穿帘度幕飞。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挽赵秋晓

蚤岁看花遍上都,谓宜东序著河图。

亭亭玉树风前皎,浩浩璇源夜半枯。

自是死生存定数,绝怜神骏蹶长途。

此行不返神清洞,应抗龙髯去鼎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