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三十首(其三十)休上人怨别

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

宝书为君掩,瑶琴讵能开。

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

膏炉绝沈燎,绮席生浮埃。

桂水日千里,因之平生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江淹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杂体诗三十首》中的最后一首,标题为“休上人怨别”。诗中充满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愁。

首句“西北秋风至”描绘出季节变换和自然景象的背景,表达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情感。接下来的“楚客心悠哉”则点明了诗人作为一位远方来客的心境,内心充满了迷茫与无尽的思绪。

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中,诗人通过日暮时分天边聚集的蓝色云朵,以及对于未能相见的佳人的深情表达了对远方所思者的渴望和期盼。

随后的两句“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则描绘出夜幕降临时,露珠在月光下闪耀,而月亮似乎也在空中游移不定,这种景象更增添了诗人的孤寂与思念。

接下来,“宝书为君掩,瑶琴讵能开”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艺术的渴望,但这些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因为它们不能代替他所思念之人的存在。

“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巫山神女与大舜的爱情故事,强化了诗人对远方佳人深沉的相思之情,以及内心的无尽哀愁。

在“膏炉绝沈燎,绮席生浮埃”中,诗人通过熄灭的香炉和覆盖着薄尘的华丽织物来象征性的表达了自己的生活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与活力。

最后,“桂水日千里,因之平生怀”则是对故乡河流——桂水的遥远眺望,以及诗人一生的情感寄托。在这里,桂水成为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现实和理想的象征,而“因之平生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段记忆和情感的一生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知识、艺术和爱情的追求与渴望,深刻地表达了一种孤独漂泊者的心境。这种心境中包含着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无尽怀念,以及对于生活失去光彩的哀愁。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杂体诗三十首(其六)刘文学桢感怀

苍苍山中桂,团团霜露色。

霜露一何紧,桂枝生自直。

橘柚在南国,因君为羽翼。

谬蒙圣主私,托身文墨职。

丹彩既已过,敢不自雕饰。

华月照芳池,列坐金殿侧。

微臣固受赐,鸿恩良未测。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杂体诗三十首(其十八)孙廷尉绰杂述

太素既已分,吹万著形兆。

寂动苟有源,因谓殇子夭。

道丧涉千载,津梁谁能了。

思乘扶摇翰,卓然凌风矫。

静观尺棰义,理足未尝少。

囧囧秋月明,凭轩咏尧老。

浪迹无蚩妍,然后君子道。

领略归一致,南山有绮皓。

交臂久变化,传火乃薪草。

亹亹玄思清,胸中去机巧。

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

形式: 古风

杂体诗三十首(其十九)许徵君询自叙

张子暗内机,单生蔽外象。

一时排冥筌,冷然空中赏。

遣此弱丧情,资神任独往。

采药白云隈,聊以肆所养。

丹葩曜芳蕤,绿竹阴间敞。

苕苕寄意胜,不觉凌虚上。

曲棂激鲜飙,石室有幽响。

去矣从所欲,得失非外奖。

至哉操斤客,重明固已朗。

五难既洒落,超迹绝尘网。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杂体诗三十首(其九)阮步兵籍咏怀

青鸟海上游,鸴斯蒿下飞。

浮沈不相宜,羽翼各有归。

飘飘可终年,沆瀁安是非。

朝云乘变化,光耀世所希。

精卫衔木石,谁能测幽微。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