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王都中的《登苏峰》,描绘了一幅登临仙境般的壮丽景象。诗中以“平生僻好登仙山”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对登山的热爱与向往,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紫翠缥缈三岫间”,运用了“紫”和“翠”两个字,生动地描绘了山峦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的深邃而神秘的色彩,以及山峰在云雾缭绕中的若隐若现之态。“公馀杖策时一到,尘埃荡扫天风寒”,写出了诗人利用闲暇时间登山的情景,山间的清风仿佛能洗净尘世的烦恼,带来心灵的宁静与清凉。
接着,“苍松□□老龙出,身到洞天人不识”,通过苍松与老龙的出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已经踏入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境界,与外界的纷扰隔绝开来。“遥看玉殿底虚皇,香雾丹霞绕琼室”,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神圣与美丽,玉殿、虚皇、香雾、丹霞、琼室等词语,构建出一幅令人向往的仙境图景。
“翠涛三吸赋玄言,何必研朱点《周易》”,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之道的领悟,认为无需拘泥于繁琐的学术研究,只需亲近自然,就能获得深刻的启示。“仙人舅氏空遗宅,楼阁玲珑倚苍石”,通过提及仙人的遗迹,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对自然永恒的感慨。
最后,“好是凭阑对月时,一江倒浸千峰碧”,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面对明月与碧水的宁静时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内心的平静。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