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雪

入门千竿万竿竹,森森萧萧戛寒玉。

下有清流澄以深,坐令六月忘炎熇。

粉兰一带绕溪边,翠草千丛绣山足。

亭台四面无正向,高下总随山势曲。

鸣泉万派落峰顶,波波折折漾文縠。

接筒分引注满池,池前一片波光渌。

我过曲径走禅房,拄杖山头穷远目。

凉风飕飕吹我衫,秋林万树如新沐。

遥闻天际落涛声,虬松万丈攒苍绿。

有时天香云外飘,悠悠鼻观接芳馥。

胜地岂独奔湍奇,移步皆堪作画读。

溪山信美非吾乡,登临那得蘧庐宿。

徒令游兴成句留,何日一茅来卜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竹林景观,诗人阮葵生笔下的"入门千竿万竿竹",展现了竹林的繁茂与生机。"森森萧萧戛寒玉"则通过竹叶的声音,传达出清凉之意。接下来,他描述了清澈的溪流、兰花环绕、翠草满山的美景,以及亭台依山而建的巧妙布局。

诗人漫步其中,感受到凉风吹过,秋意盎然,远处传来涛声,松树苍翠挺拔。他还提到了天香飘逸和自然景色之美,认为此地不仅风景奇特,更是绘画的好素材。然而,尽管景色优美,诗人却感叹这不是自己的故乡,无法在此久留,只是将游兴化为诗句,期待有一天能在此地筑屋安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之情。

收录诗词(9)

阮葵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齐息轩宗伯云起石谱用东坡石鼓歌韵

三月既望日在丑,入山独访杜陵叟。

执经愿逐彭戴游,登门忽作籍湜走。

贱子半生俗生骨,先生一见笑开口。

相将促膝话后前,细数离悰自别后。

手出珣玗累有千,目眯点画忘其九。

或如支离五粒松,或如臃肿十围柳。

宛委或如夏后碑,破碎或如亚父斗。

自谓青山云荡胸,不羡黄金印系肘。

抉拾如从沙拣金,搜剔如妨苗乱莠。

苔花千载绣山灵,松岭三年契石友。

小技宁夸虫蚀书,壮夫耻效虎初孛殳。

几疑入水呈龙龟,不须破壁搜蝌蚪。

天铲龂龂属巨灵,怪事咄咄惊耆耇。

先生生本具慧眼,往往云砂随指嗾。

每逢出岫垂车轮,便教蜡屐携尊卣。

凝眸高瞩向烟霄,回睨旁观尽朦瞍。

乍看千叶散芙蓉,倏飘一发悬岣嵝。

寻踪直上峰顶高,凿险终镵石皮厚。

金翘破处露累累,鸿宝携来读某某。

兹事从来想绝无,闻言那不惊顿有。

传观一似鱼得珠,狂喜争同囚脱杻。

世上儿曹尽叶龙,近今书手同瓦狗。

真儒居处亦精灵,天文隐现信非偶。

新语传闻十二州,好诗裒集三千首。

南宫之袖不胜藏,青田之根急须掊。

会向严陵去趣书,莫教豪客来争取。

才劣谁怜觅句难,诗成莫涤多生垢。

摩挲空作三宿恋,惆怅难为期月守。

稽留山阁知缘深,坐对春风惭学朽。

何时负笈归天台,日餐云母杖灵寿。

形式: 古风

吊于忠肃公墓

甲光鳞鳞白日惨,土木之变人丧胆。

举朝缩颈占天星,力排众议公独敢。

根本一动大势去,言南迁者吾当斩。

此是乾坤何等时,安危乃以一身支。

威行片纸出军府,千里万里风霆驰。

摧残大敌定社稷,金瓯无缺天子归。

天子归来群小昵,亨等意耳辨奚益。

不惜身随天柱倾,自有奇勋贯金石。

呜呼,先知其柱,朕心怜其忠,崇祠嶪嶪铭旌功。

祇今穹碑蚀残龙凤字,犹来披榛剥藓寻幽宫帝。

三台山下悲风起,翁仲无言石麟峙。

回首栖霞一样冤,湖南湖北风烟昏。

形式: 古风

淀河杂咏(其一)

摺叠蒲帆扇扇排,往来曾不踏青鞋。

蛤田虾渚都相似,杨柳荷花误亦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淀河杂咏(其二)

栲栳园西夕照黄,菰蒲烟水望迷茫。

草桥关口虹堤亘,赢得儿童拜六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